誰裂解了台灣社會?


/張維嘉

 最近部分學者及社會人士發表「反動員論」,把「操弄、動員、裂解」族群的大帽子,強戴在民進黨頭上;一時間,民進黨被說成族群對立、藍綠對決與南北對峙的罪魁禍首,實情果真如此?現在我們要來探討,到底誰裂解了台灣社會。

 歷史顯示,國家或社會裂解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世界各個角落,翻開史頁,自四大古文明國、希臘,伽太基、羅馬共和國乃至帝國時代,殖民現象已在世界歷史佔據重要位置;十六世紀,殖民主義盛行,直到上世紀中葉為止,「殖民」可說是西歐殖民國家的特有產物,其含蓋面積及人口,超過世界九成。

 不論,殖民國是否移民到殖民地或沒有移民,都會造成被殖民國家或社會的裂解現象,此普遍性裂解現象,乃是殖民主義者的吞噬、軍事征服與佔領,簡言之,殖民主義本身及後殖民的結果就是社會裂解。

 一切的「裂解」根源於不平等,不平等乃因殖民統治者絕對權力的壟斷及資源極度分配不均,具體態度則是統治階層的歧視及族群優越感,專制體制國家有裂解現象,民主國家亦然,裂解現象俯拾皆是。

 例如,菲律賓虎克黨與莫洛解放陣線的問題、印尼部分島嶼的獨立問題、1962年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之間的裂痕,都是後殖民時期發生的現象;而非洲黑、白種族歧視,以及種族與種族之間的權力鬥爭,發生於辛巴布威、南非聯邦、盧安達、蒲隆地、安哥拉、剛果等國。中南美洲同樣有社會裂解問題,像秘魯、哥倫比亞、玻利維亞、委內瑞拉等原住民「土著」與白種殖民者及混血族群問的裂解矛盾。

 表面上,宗教也是裂解原因,但真正原因仍是權力及資源分配不平均,像克什米亞問題就是1947年印度與巴基斯坦裂解為兩個國家的縮影,北愛爾蘭天主教與基督教的衝突、伊斯蘭教世界什葉派與桑尼派的鬥爭、南北對立的蘇丹、伊索比亞和厄利垂亞的裂解。

 回過頭來探討裂解台灣社會的原因,首先是兩蔣時代的殖民統治(外來政權),此裂解鴻溝既在於專制統治階層與被統治人民之間的對立,因而種下戰後中國移民與認同台灣的舊移民與原住民之間的矛盾,而權力壟斷及資源極度分配不均正是新舊住民間裂解的主因。

 儘管,兩蔣殖民統治的裂解現象,隨著社會趨自由化而稍有緩和,但政治民主化並未解決此根本問題,因為社會中仍存在舊殖民時代遺緒,「國家認同」歧異最為鮮明。其次,特殊利益群體(既得利益者)與舊統治階層普遍存在「優越感」,此呈現在「都市智識及小資產階級」對抗「農村普羅大眾」的南北分歧。

 目前,台灣裂解擴大的原因,是六年來在野黨無止境杯葛,除執意打倒民進黨政府外,媒體反民主現象助長抹黑爆料風氣,充當司法角色,並與「反貪腐」運動聯手合作進行「倒扁」。

 要解決裂解現象,可效法南非、北愛爾蘭、瑞士、比利時等國,即一切回歸民主機制,反之,一切反民主之主張與訴求,只會加速並擴大裂解;民主雖是唯一消除裂解的機制,但好的政策同樣可以減少社會不公平,最重要的是,民主憲法必須與時俱進修改,甚至重新制定,才是解決不平等之根本。(張維嘉/前民進黨新潮流辦公室總幹事)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6.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