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網路上看到有一些網友對拿外國護照的台灣人表示仇視,讓身在海外的我們感到非常委屈,因而特別回應有關「台裔的外國人」的看法。台灣的「綠色媒體」不是只有在台灣的國人瀏覽,還有三分之一以上離鄉背井,拿外國護照的台裔及台僑也是讀者,他們同樣關心台灣未來的前途。因此,我們必須為這群綠軍的台裔子民說話。
目前我本人有四本護照。進入「美國」時使用美國護照,進入「澳洲」時使用澳洲護照,進入「中華民國」時使用「中華民國」護照,進入「台灣」則使用「台灣共和國」護照。我們的後代子孫自然亦是多重國籍身份進入這些國家。為了台灣的尊嚴,我對自己誓言,這輩子不會進入中國,除非中國承認「台灣的主權」。
事實上,「中華民國」護照與「台灣共和國」護照,彼此虛擬象徵的「抗爭意義」大於「實質合法」的意義,是否能被全世界所接納,那是另一個辯證的議題。我們在這裡只做「弔詭性」的呈現。
依照「台灣共和國」的立場,我們是支持「多國護照」的選民,只要是「愛台灣」的全世界的任何國家子民,皆可成為「台灣共和國」的選民,擁有「台灣共和國」的護照。甚至擔任「台灣共和國」的總統亦是可以擁有「多國護照」。最近,陳水扁外交訪問中南美洲的友邦國家時,就說過當他退休後,真想去當他們的總統,是類似的含意。
目前我們進入台灣的網際世界,是使用「台灣共和國」的護照入境。我們在網路帳號的來源地,寫上的國名皆是「台灣共和國」。而當我們實質坐飛機回到成長的家鄉「台灣」時,是用「中華民國」護照入境。
我們非常佩服台灣「南方論壇」其中有一位「台裔的美國人」網友,她放棄「中華民國」護照。我們相信她是一位非常愛台灣的子民,從她留下的數百篇討論文可以檢驗其忠誠度。我們想她若回去「台灣」,應該是使用她的「美國」護照入境「中華民國」,這塊台灣的土地。
有一天,我們希望能效法她,放棄這本「中華民國」護照。大大方方堂堂正正使用「台灣共和國」的護照入境「台灣」。目前,我只能用「台灣共和國」的護照「封面皮」,裡面夾帶「中華民國」護照入境「台灣」。這是我們從事台灣獨立運動的人,最大的恥辱。因為這又是一種「手淫式」的「宣示」台灣的主權。
我們常想,那些統派的「台商及藍軍」進入中國,他們到底是用什麼護照入境?若是他們皆使用「台胞證」,那麼,他們也是使用「雙重國籍」。至於我們這一群來到台灣網路,使用「台灣共和國」的網友,亦是使用「雙重國籍」。除非,我們也跟這位「台裔的美國人」放棄「中華民國」護照。
因此,我們認為當台灣網友指責那些台裔的人,應該拿「單一國籍」的「中華民國」護照才叫愛國時,我們是不是可以確認這些台灣人只是「愛」這一本「中華民國」護照勝過「愛台灣」?事實上,愛台灣──任何國籍都可以愛她,恨台灣──任何國籍都可以恨她。除非那群住在台灣的台商與藍軍能夠放棄拿「台胞證」入中國,否則只不過是彼此「龜笑鼈無尾」的抹黑與中傷。
至於我們這一群拿「台灣共和國」的護照的選民,我們的立場是:只要你支持認同「台灣」的主權與獨立的國格,就是「愛台灣」。管你是拿幾本外國護照入境台灣的國土。
從「台灣共和國」的眼光來看,擁有「中華民國」護照的人,事實上就是「中國人」,不管她們是從什麼時候來台灣居住。而只要有擁有「台灣共和國」護照的人,就是「台灣人」,不管她們住在美國或全世界各地。這是海外台灣人在抗爭台灣的「華客或台支誣蔑」逆向操作的辯證。
「台灣共和國」不等於「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也不等於「台灣共和國」。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只要看她們手中拿什麼「國籍」出入台灣,就是什麼樣的「國人」。住在台灣的綠軍,必須面對這殘酷的事實。所謂「綠皮藍骨」「藍皮綠骨」本質上還是「藍軍」。「綠」就是皮骨肉身皆是「綠」,沒有表裡內外不一。
我們這群台裔子民,是拿「雙重國籍」及「雙重護照」的外國人,出入「台灣」。我們拿「中華民國」護照,也拿「台灣共和國」護照,從「中華民國」的眼光看我自己,我變成是「中國人」。從「台灣共和國」的眼光看我自己,我變成是堂堂正正的「台灣人」。這是很荒謬的矛盾混合體。
台灣有一大堆分身與化身,最終還是必須「驗明正身」「名副其實」「表裡如一」。是什麼就是什麼,這是「本質與本尊」的問題。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我們永遠皆是對方眼中的「外國人」。不能有矛盾與衝突。我們反對中華民國「在」台灣或是中華民國「是」台灣,這種扭曲的名不副實的國號與國籍。
所以,我們要問的是,「台灣」到底在國際是不是擁有「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不是只在台灣國內「自淫式」宣示主權。台灣的國籍在國際,她的名字到底是否叫台灣?還是中國?中華?台北?台灣省?台灣特區?東南亞協會?孫逸仙館?
重伸一遍,當我們出入境「台灣」時,是用什麼國籍及護照出入,我們就是什麼樣的「國人」。事實上,無論我們到那裡去,我們皆是對方眼中的「外國人」。因此,台灣獨立「正名制憲」是唯一必須要走的道路,海內外台灣人才能有真正的「國格與尊榮」,在全世界遊走打拼。(楊以仁/澳洲台基會長、牧師)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09.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