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 首頁

台灣需要凝聚新的價值觀


江建祥


 一個人的價值觀是他用來航行於人生旅途的『內心地圖』。一幅相當精確的地圖可以提供正確、可靠的方向;反之,一幅不夠精準的地圖,不但會讓人無所適從,更會帶人走入歧途。

 台灣社會面臨從專制封閉到民主開放的過渡階段。舊有的價值體系逐漸消失,新的價值體系卻仍在孕育的階段。一些早就應該被摒棄的陳舊落伍的價值觀,猶如馬英九口中的『幽靈』,仍然盤旋環繞,企圖做最後的一搏,以達到其『黨國再造』的復辟目的。再者,面對新事物的惶恐與不安,逼得一些缺乏安全感的人,演出『跪求連任』的拖棚『懊』戲。台灣是否能夠渡過這一個難關,完全仰賴新的、正確的價值體系的建立。

 價值體系的建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接受權威』的初期。在這一個階段,一個人的價值體系實際上是由父母、師長或政府等威權所塑造的,這種價值體系是一種傳襲的價值體系,是未經自我檢視的價值體系。

 第二個階段則屬於自我摸索、嘗試的青少年階段。這個時候,所謂的價值體系其實只是對父母、師長或政府權威的反動而已。這種為『反對而反對』的價值觀,欠缺真正的是非標準,是一種『相對的價值觀』,一般人所譴責的『非』可以是他們可以接受的『是』。

 時下的年輕人,還有那些『年老的頑童』如李敖、陳文茜之輩,都患這種心理疾病。這些人認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因此,類似『奇美小護士』、『鼓勵解放軍攻打台灣』和『夾雜中文的CIA真相報告』就層出不窮。正常人被它們搞得一頭霧水,而這些人實際上還可能對他們的胡說八道堅信不移呢。

 第三個階段則是經批判性思維檢視過的價值體系。這種正確的價值觀,是靠省思、分析、論證和不斷的重新評估而來。使用這些思考程序的目的,不外在確保價值觀的建立過程的完全自由,沒有受到任何內在或外在的不當影響。

 第一個階段的價值體系是受父母、師長或政府這些外在因素控制的;在第二個階段裏,一個人狀似有完全的自由去反對威權,而實際上,這種人是受到他內心的創傷或不滿的限制。這種自由宛如脫軌的火車,雖然不再受到鐵道的限制,卻也那兒都去不了。在第三個批判性思維的階段,一個人必須要能夠仔細分析、評估自己的價值觀,從不同的觀點與立場檢視週遭環境,運用理性的論證來達到慎密的結論,並且要能承認自己確有某些成見,最終能夠形成完全掌控狀況的價值體系。

 本人前此曾主張以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中所提到的『新國民意識』,來對抗中國所倡導的、具有侵略霸性的民族主義。這種『新國民意識』,就是要能確認台灣的獨立主權和憲政體制,堅信人性尊嚴與個人的自由權利,奉行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法治,以取代人治的不公。

 這種『新國民意識』和以種族為依歸的偏狹的民族主義完全不同。這種『新國民意識』是以價值觀為綱領的『國族主義』,要求每一個國民都能夠承擔個人的社會責任,並能夠包容異己;從概念上看,其實與現代的公民理念所差無幾。

 台灣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對岸虎視眈眈的中國與境內天天擾攘不休的泛統分子。他們的伎倆說穿了,也不過是讓台灣人在歷史的包袱中被制壓的喘不過氣,或者利用所謂的『文化與血緣的連結』來捆綁台灣人,讓他們有數典忘祖的『罪惡感』。

 在此,我不否定一些有志之士在台灣的歷史以及台灣人的血統方面所做的深奧研究與努力的付出。但是我仍要指出,從過去的經驗看來,在歷史、文化與血緣這個戰場上,雖然台灣並沒有挫敗,可是這場戰打得很辛苦,戰況到目前為止仍然十分膠著。

 與其繼續在所謂『去中國化』與『去台灣化』的爭執中打轉,我認為不如利用新的價值體系的建立,來與中國的落伍的共產主義的價值觀做一個明顯的區分。

 台灣逐漸形成中的新國民意識是以自由民主的法治信念為基礎的新國族主義new nationalism,是一種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公民意識。台灣以她既有的人民、疆土、主權以及現存的憲政體制,來提倡這『一塊土地上的集體公民意識』,是可以和中國做一個十二萬分明確的區隔,因為中國目前所堅持的集權專制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和任何民主國家的自由開放相比的。一國兩制的理想,在香港的實踐,變成世紀最大、最可笑的謊言。如果兩個不同的制度不可能形成一個融洽的政治實體,那麼歷史、文化與血緣的連結,即使是真,也不再具有任何吸引力了。

 相同的價值體系,可以促使不同的種族形成一個凝聚力十分強大的國家。美國不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嗎?在台灣有一些人主張讓台灣成為美國的一州,這種『建州』的主張,姑且不論能否為大多數的台灣人所接受,至少這種想法代表著『物以類聚』在精神上以及理念上似乎也能適用於民主國家之間。主張台灣與中國各自擁有不同的價值體系,因此不可能合併或統一,比起在歷史、文化與血緣的戰場上打混戰對台灣要有利多了。

 筆者在多次公開場合裏與中國的官方、非官方代表就統獨的爭議辯論,就時常以中國的不民主為理由拒絕任何形式的合併。任何一個中國人,即使無恥到極點,也不敢對著鏡頭與麥克風公然地替中國的獨裁專制做辯護。如果中國膽敢開放民意代表或國家領導人的直接選舉,試問合併或統一有何不可?到時候,還有誰會管它是單一選區兩票制還是什麼『碗糕』制,大家都可以高高興興地參加十幾億人的超大型選舉嘉年華會,何樂而不為?只是,以中國人那種阿Q的個性,竟然都可以因為自己是世界上少數倖存的共產集權政體而自傲,你想會有那麼一天嗎?


 【註】

 『新國民意識』代表的是:在台灣這個國度裏,每一個人對身為國家的一份子這件事,所感到的驕傲。驕傲pride與傲慢arrogant是完全不一樣的。驕傲指的是對本身的價值的一種適當的認知proper sense of own value;傲慢則是排他、鄙視他人的自以為是feeling or showing self-importance and contempt or disregard for others。

 中國最近高唱的民族主義,那種漢族自識過高,看別人都是番、夷、狄、寇的心理取向,就是傲慢。反之,當我們為榮獲跆拳道奧運獎牌的台灣人以及職棒選手王建民等人的成就感到與有榮焉時,那就是驕傲。驕傲不具排他性,是一種『我行,你也行』的互相尊重。

 洛杉磯的人種十分複雜,有的商家為了要討好客戶,會學個一兩句各國寒喧語言,如『你好嗎』、『謝謝』之類。但是,光從長相、膚色有時很難辨別一個人的國籍,所以當這些人要炫耀自己的『外文』能力之前,都會先問你:Are you a Chinese?或Are you a Japanese?以便驗明正身。每一次,人家說﹕Are you a Chinese?我都會很很很很很………大聲地說:Sorry,I am not!I am a Taiwanese。這就是身為台灣人的驕傲!(江建祥/加州執業台美律師)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06.26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