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台灣的還是民進黨的陳水扁?


/陳生


 為挽回民進黨狂瀉的國代選情,陳水扁總統選擇自己跳火坑的方式,上電視台接受專訪,連續兩天將就職以來的從政密聞一一揭露。其中涉及許多不為人知的決策背景,觸及與李前總統「父子」之間的互動關係,也提及扁宋會時與宋楚瑜私下的約定承諾。

 陳總統大爆內幕的結果,一時雖能讓黨內同志誤會冰釋,也能讓選情同步升溫。但身兼總統與民進黨黨員的雙重身分,用在選舉時常造成角色混淆,引起各方諸多質疑。

 陳總統貴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理應站在制高點扮演政黨之間的平衡者,致力弭平政黨紛爭,緩衝政黨之間的對立。但每逢選舉,陳總統總是不顧各界批評,搖身一變成為民進黨的選戰火車頭,扮演起民進黨的吸票機。

 此種作法易招來「為一黨之私」的批評,無助於政黨和解,反而激化選情,對紛亂政局無異火上添油。

 陳總統是不是仍適宜親自站第一線,有人護著陳總統說:「民進黨的天下是陳水扁打出來的」,自然由他來鞏固政權。過去許多重大選舉都是靠他一人才能打贏選戰。因此,即使他已經卸下黨主席一職,但對多數民進黨同志而言,遇到選舉,還是期待他出來帶頭打贏選戰。

 長此以往,民進黨不習慣沒有陳水扁領導的習性從沒改過,陳水扁黨政一把抓的強勢領導,不但容易塑造「一人領導」的譏評,還可能削弱黨接班人的掌盤能力。對民進黨的永續發展無異是一大警訊。

 談到選舉,黨內無人比陳總統更精準犀利,分析政情頭頭是道,面對記者詢問可說是辯才無礙。然而,陳總統多次上火線的結果,無異是自曝個性缺點於民眾面前,有話直說的個性,常將自己「土直固執」的一面表露無遺。

 民眾越瞭解陳總統,各種批評聲浪自然四面飛來。如此不僅對陳總統有傷害,也將造成他個人「形象資產減損」。繼續下去,對民進黨的選情不但沒有幫助,還將造成邊際遞減效應。愛護阿扁的人常以「愛他則不要害他」提醒應該找個傳真機來幫他代言,至少不必事事讓總統再親自上火線。

 他經常提到「選舉只是一時的過程,國家安定幸福才是我們永遠的希望」,因此,他呼籲國內政黨應停止對立,政治不應該分藍綠,彼此不繼續內耗,大家才能同心協力。

 既然如此,他更應站在制高點,以平衡各政黨紛爭為己任,無理由繼續參與黨務。黨的事務就交給黨的操盤手來負責。這正如他所說不同時期應有不同的作風,反應之快的陳總統當知,此時放手傳承,不管是對他或是對蘇主席,都是唯一正確的選擇。

 然而,更重要的,是作為對台灣第一位本土總統的陳水扁,是屬於台灣的,他必須為台灣思考並護衛這樣的歷史地位,他必須提升自己、堅持台灣主體理念與價值來讓這個歷史地位發光。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05.11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