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營敗在不能謀定後動


/Corn


 扁營怎麼會走到現在這麼艱難的地步,筆者的看法是:「雷聲大、雨點小」。

 筆者認為早期黨外運動的時候,一句口號,一個行動,雖然一路走來有許多障礙、也有許多犧牲,但是一步一步邁向成功。

 現在,比較年輕一代的黨員,只學了「喊口號」,「行動」卻不見得有,所以被藍軍污衊為「只會搞民粹」。

 為了爭出頭,「口號」是先喊的先贏,不然就是「喊大聲」的贏,「做代誌」呢?

 如果不能「謀定而後動」,則「小不忍則亂大謀」;如果不能有堅定的信仰,那麼口號就會變來變去。

 實在是搞不懂為何總是有一大堆「據高層不具名人士透露」,每個人都放砲,難保不相互矛盾衝突,給民眾「變來變去」「莫衷一是」的感覺。

 還在討論尚未定案的政策,被隨便拿出來亂說,傷害力是最大的(如eg. ATM事件)。[當然也不排除「氾濫」官員存心「來亂」的,不過,年輕一代愛亂放消息,以招顯自己「位居核心」的現象,的確是存在的。

 一時之間,也想不出這個「破網」怎麼補比較好....

 拿美國來比方吧!布希在非正式場合,或許會「胡言亂語」,但是,「官方立場」總是發言人說了算數。總統的正式發言,也必定是內部統一口徑之後才正式對外發表。在美國,總統都不能隨便亂放砲,更不用說是其他官員了。

 既然我們也有「發言人制度」,以後協調好,統一由「發言人」說話,其他人閉嘴,或許會好一些....

 如果到了年底,仍舊像最近「府、院、會、黨」口徑不一致,此仗難矣。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05.02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