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朝,紀曉嵐的筆記書,《閱微草堂筆記》曰:「仁民愛物無窮事,自有周公孔聖人。」這話我從年輕時代喜歡至今,可是喜歡歸喜歡,卻也從沒真正自掃門前雪過,何以致之?曰:「南國台灣,大概不曾下過雪吧?」
阿扁執政了,還取得連任,我反正不做官,閒雲野鶴,樂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然而冷眼看民進黨執政,越來越發現,賈在是個沒有信心執政的政黨,這話或許言之過重了,但第二任仍然是那個討人厭的樣子,連戰訪中,民進黨表現得民主無量、獨裁無膽,看了就生氣,這一切,我覺得,這最主要的是應對風險的處理,由於沒有信心,乃逐漸失去反面思考的能力。
最近一期的哈佛商業評論刊出管理學界極具影響力的斯萊塢斯基(Adrian J.Slywotzky)和可齊克(John Drzik)的文章,提出了面對所有風險的相對思考方法。
現在的世界變得越來越瞬息萬變,競爭越來越不按照過去的經驗法則行事,對於最近十年來的劇變,兩位專家呼之為「策略性風險」。
所謂「策略性風險」包含了七個課題:一是「產業的邊際利潤縮水」(Industry Margin Squeeze),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產出過剩和產品商品化。這點不難理解,台灣高科技產業,不管是北晶圓,南光電,兩兆雙星中的兩兆,規模驚人,利潤卻相對微薄,幾近一般商品,如今即使有品牌,也賣得很辛苦。
對應於邊際利潤縮水的現象,便是移動產業中廠家競爭與合作的比例。遠的不說,近的來看,台灣五家無線電視台,在面臨廣告商下單,有線/無線,八五/一五比例分的決策下,生存日益困難,於是取代過去五台相互競爭的情況,聯合營運平台,便顯得相對重要了。
而如今的綠橘合作,究竟算不算移動產業的競爭與合作的比例,還是被鬼抓了去,還有待觀察。
其次是技術移動,這就是所謂的「創造性破壞」了。這個世界現在什麼都在變,政黨輪替、國共和談,乃至於基因解碼、十二吋晶圓量產,到林志玲取代第一名模蕭薔……等等,企業界的做法是兩邊押,近年來,Nokia手機的策略是改走高階消費,結果卻造成了高低兼做的韓國三星手機的崛起。
押兩邊的兩手策略表現在企業界的政治獻金最是明顯,藍綠兩邊都捐,免得選後算帳。不過兩邊押的原因是因為技術的變動太過劇烈,和民進黨那種舉棋不定,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政策是不同的,開放是有啦,偷跑也可以,如曹興誠支助中國和艦廠,對台灣聯電投資人算是背信,案子辦是辦了,一旦被統派媒體吐槽,又龜縮回去,何來有效管理?
第三種是品牌崩壞。品牌這東西,得來不易,一不小心,也不免砸了招牌,避險之道,是重新定義投資品牌的規模和調整品牌形象。
扁宋會談後,民進黨似乎在調整品牌了,不過看統媒《中國時報》的評論,沾沾得意於「扁宋共識」是逼阿扁「就範」,我真不知這種品牌調整的意義何在?最有可能的是,綠色變藍色,而台聯反成了最大的獲益者。
第四種是業界「獨一無二」的競爭者,如最大的通路商Wal-Mart在美國算是無敵鐵金剛了,遭逢這種對手,當然就是修正路線,避開勁敵,另覓他途,做出市場區隔來。
毛澤東說,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是天下最無可奈何的事,看來,連戰要訪中,民進黨表現得忍他、讓他、不管他,頂多,要求通個電話,戰哥,0204……,等你哦!連江丙坤簽個什麼協議回來,也辦得手輕腳軟,毫無迴避風險的區隔手法,那叫投降,可不算什麼因應策略。
第五種是客戶優先選擇的改變。現在的客戶口味或品味變化多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建立企業獨有的分析資訊,與藉由快速和便宜的小型實驗,隨時測試市場反應,便相對重要。
這點民進黨倒是做得很好的,從研考會到黨內民調,根據民調,快速調整政策,但也因此好像連續劇《龍捲風》的編劇,變臉不斷,翻雲覆雨,搞政治有沒必要做到這樣?避險是避險啦,但立場何在?
第六種是新計畫失敗,這就比較麻煩了。推到市場的新產品被消費者否決,商場上的因應之道,是打「同花順」牌,搞類型,從較容易被理解,較能控制的產品先開發起;其次是開發多種專案,做過度投資,最後才來選擇最佳方案;第三是「踏腳石」策略,如軟體業界的一版(錯誤百出),二版(大為改善),三版(市場成功)。二、三方案,比的自然是口袋深。
這迴避新計畫失敗風險的途徑,不管採什麼方法,就是要有自信,心頭放乎定最為重要,民進黨執政以來,統獨立場,搖擺不定,這是不是避險之道,大家心裡有數。
最後一種是市場蕭條,這只有一招,研發「需求創新」。
民進黨執政了,我的老友們都成了大官,有位朋友要去做官了,就教於我,央我出些鬼點子,區區我,又沒做過官,倒是企業經營有些心得,不過從前做過施明德的國會主任,想起一則笑話,提供吾友參考:有位立委剛進立院,他說前三個月,心想自己何德何能?竟能來國會殿堂和群賢論政;再三個月,他覺得這些國會議員也不過爾爾;最後再過三個月,他覺得給這些人論政,國家怎麼辦?
管理學大師克里斯汀生來台灣,人家問一家企業怎麼看能預測它的成功?大師說,看那個執行長有沒理論,有一套經營理論的執行長,企業才能成功。
不過到底還是先要有信心才會有理論,而執行長的理論,從國家領導人來看,就是治國理念了,只是我看通了企業經營,卻越來越看不懂民進黨的治國理念了。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04.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