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在忙得兵荒馬亂的空檔,瞄了一下新聞,得知機場發生流血衝突的消息。當場不敢再看下去,深怕無法工作。回到家,看了統媒的抹黑(說是「藍綠衝突」,基本上就是把綠的拖下水他們就算贏了),看到阿伯、伯母受傷,心裡又心疼又疑惑,忍不住掉淚,整晚無法成眠。
但是我的流淚,主要不是因為扁謝(基本上他們的確該罵),而是心疼阿伯、伯母一片愛台灣赤誠,怎會就成了祭品?又是誰讓他們成為祭品?
除了扁謝的冷漠、統媒的抹黑之外,我最大的疑惑,便是對於這次群眾運動之所以失控爆發流血衝突,感到不解。
台灣派搞群眾運動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風聞黑道要前來鬧場,這也不是第一次。深諳群眾運動之道的賢拜,一定知道當年的避風險之道。
也因此,台聯早已發出通知不帶雞蛋,並提醒大家防範;現場警力也劃分了地盤,如果大家都按規矩來,控制好自己的群眾,應該也不會發生太大狀況,即便對方要蓄意鬧事,如果楚河漢界劃分清楚,對方至少還得先冒著衝過封鎖線、衝入敵方陣營(陣營,指的是一大群人)的風險。
真要說是大雨打亂了佈局,應該沒錯。不過打亂佈局之後的後續處理,就全部亂套了。在允許民眾進入航站大廈避雨後,場面開始失控。維安警力的危機處理能力不足,現場情緒高張,也讓蓄意鬧事者有了可乘之機。至於發生了什麼狀況?從海兒與柳樵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海兒 寫到:
同樣的,在這一起衝突事件中,原本在行前抗議連戰赴中活動以台聯為首,台聯秘書長陳建銘事前並語出驚人的指出,中國的「第五縱隊」,將會伺機製造留血衝突,再嫁禍給台聯和獨派人士,達成分化台灣的目的,為避免衝突,由此可看出,台聯對於此次衝突之發生是早已心存戒心,而盡可能的加以降低衝突發生的可能性。
但是訴求理性低調的台聯幹部,卻在之後就被行前就表示要攜帶六千顆雞蛋的王世堅取代泛綠意見領袖地位;王世堅和民進黨立委徐國勇、郭榮宗、林國慶等人,加上具有群眾號召力的汪笨湖,以及幾位節目中的熟面孔一到場,立刻引發群眾歡呼,隨後場面就由王世堅等人主導;尤其在爆發激烈衝突後,王世堅立即在台上大加譴責,並率領民眾大罵連戰是垃圾,更對警方大表不滿,讓台下群眾情緒激昂大聲叫好。
當時負責糾察的柳樵寫到:
打的是彰化陳陽德的人,問題出在汪笨湖,原本所有的泛綠民眾依規劃集中在第二航廈東側停車場,我們已與警方協調好不進航廈,泛藍的人在另一端,雙方做好區隔,民眾有許多老弱及婦人,這是避免發生意外的最好方式,宣傳車也做了請群眾勿離開集合點的廣播。
汪笨湖也依原計劃在現場開闢節目,但節目進行到一半,汪在台上一呼,把群眾往航廈裡帶,王世堅也跟進,打亂了原先的佈局,至此泛綠群眾分成兩部份,大部被帶進了航廈,小部份留在停車場,我們的安全人員因人數不多,無法兼顧兩邊只能留在外面,初期航廈內的兩邊交鋒罵戰其實還好,我接到警方告知時,還曾帶隊進到第一線,現場只有一些雞蛋碎片,雙方隔著警方封鎖線零星對罵,狀況發生在汪結束離開後,群眾退出航廈時,那兩人太晚離開又走錯區域。
我還是在車上才知道發生事情,那時群眾幾乎已疏散完畢,這事不能怪罪警方,泛藍的人一直做滲透與鼓動,諾大的航廈再多警察也不夠用,從昨天到今天我們已開過許多會,他們相當配合,該檢討的是那些鼓動群眾,達到目的後就拍拍屁股走人,置群眾於不顧的人。
其中,除了下雨與對方蓄意鬧事這兩個變因,另一個觸發點,的確就在汪笨湖與王世堅身上。(記得有位參與現場的大大也說到,他就是「跟著立委進去的」)。
阿伯、伯母沒有錯,人民本來就有表達抗議的權力。問題是,此次群眾運動的帶領者,在風險評估與群眾帶領上,的確有考慮不周,置群眾於險地(尤其又是年長的群眾)之處。
早年台灣的群眾運動,是有組織、有計畫的,更有相當明確的危機處理辦法(例如遇到對方挑釁時,例如老弱與少壯群眾的位置安排)。而這次呢,在已經知道對方有黑道要來,帶著虎頭戒暗器要來,主其事者卻把老弱群眾帶入險地,導致流血,成為祭品。(祭誰呢?成就了誰呢?)
對我而言,最令我心痛的,就是這個。
群眾運動從來就不是遊行嘉年華(去年320泛藍暴民那個才是),是不是,綠營執政之後,太平日子過太久了,所以忘了?還是因為躁進、盲動,所以忽略了?
之所以要在這個時候,把這件事情提出來探討,是因為,顯而易見的,藍軍已經作好都市游擊戰的準備了(而且有黑道靠山),而綠軍呢?如果下次再有兩軍對陣的情況,我們能吸取經驗,作好防範?還是繼續犧牲?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04.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