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醫學的範疇裡,「妄想」是個很值得深入研究的篇章,不過,如果有一個仍能左右台灣政局的政治人物罹患「妄想症」而遲遲未癒,恐怕非台灣之福。
定義上,妄想是一種堅固的信念,根基於不適當的觀點,不會因被相對之合理討論或證據而影響,且與個人的文化背景與教育水準不相稱。
以連先生而言,對於選上總統一事,總是抱持堅固的信念,他長年沉浸於周遭幕僚合奏的「陳水扁自導自演以竊國」交響曲,不相信相對合理的李昌鈺博士報告(傷口部分的調查說明為:「此一傷口與低速彈頭所造成的新槍傷相符」),也不相信隨行醫師松山醫院副院長譚光還的說法(譚醫師表示傷口經其檢視乃千真萬確),如此作為與其出身豪門世家也的確不相稱。
通常,妄想又能再細分為十種以上,本人僅討論於連先生身上所能觀察到的被害妄想(persecutory delusions)、關係妄想(delusions of reference)、誇大妄想(grandiose and expansive delusions)。
嚴格來說,被害妄想者總相信有人要加害他,譬如說連先生迄今都認為李前總統自始至終從未幫他助選,即使李前總統為了他與摯友許文龍翻臉。關係妄想則是指物體、事件或人的動作對病人而言有特別的含義,以連先生而言,他迄今仍認為導因於「兩顆子彈」的「三一九事件」以及「陳水扁揮手謝票的動作」,對他而言就是代表「竊國」,但他毫不好奇去追查幕僚口中的大線索:陳文茜爆料的奇美小護士或邱毅口中的奇美醫生。誇大妄想則是病人擁有誇大自己重要性的信念,自認被賦予不尋常的能力,譬如今年三一九重回凱達格蘭大道時,陳文茜使勁的要台下群眾對連先生喊總統好,連先生竟然悄悄推動眼鏡拭去眼角的淚光,並拿出手帕擦拭,迄今總統夢仍未醒,難怪該黨的黨主席要延選!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共享的妄想」。共享的妄想(shared delusions)的情形則是:其他人認為妄想的信念是錯誤的,但偶爾,與妄想病患在一起的人,會開始分享其妄想的信念,那麼,這個人就被稱為有共享的妄想,但當他們一旦被分開,則病態信念通常會瓦解。
連先生本來妄想自己能順利當選總統,宋先生和他宣布「合了」之後,似乎也感染了如此妄想的信念,於是,一年前宋先生高喊「粉身碎骨都要支持連先生」,但一年後他們漸行漸遠,病態的信念也隨之散去!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03.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