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是軍人出身的政治家,孫是革命運動出身的政治家,看似對立的兩個人,其政治風格其實並無太大差異。說專權獨裁,孫文並不亞於袁世凱。孫文對西方現代文化實際上並沒有足夠的知識,對中國傳統文化也缺乏認識。袁世凱對傳統文化的瞭解高於孫文,在實務外交上也勝過孫文。
民初以來的選舉文化普遍被認為是手段最惡劣的政治文化,經國民黨傳入台灣以後,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中國的選舉文化裡,少不了以假造民意、暴力威脅、金錢收買等方法來奪票、騙票、買票。這套惡質文化據稱始於袁世凱時代,不過,以不當手段進行選舉的,孫文是鼻祖。
一九二一年四月,廣東軍政府強以「護法」為名,推選孫文當上「大總統」,其手段的毒辣,令人咋舌。
當時護法軍政府內部意見不一,反對選舉大總統的甚多,不僅雲南的唐繼堯、湖南的趙恆惕、廣東的陳炯明不贊成,連蔣介石、吳稚暉都反對。可是孫文卻利用華僑勢力假造民意,要求選總統。進而以暴徒圍毆的方式撲擊反對選舉的國會議員,以黑道暴力威脅反對者的生命,不少議員因而被襲重傷或逃離廣州。
孫文利用不法手段制定「中華民國政府組織大綱」,再不法選出獨裁的大總統。當時廣州的非常國會胡亂開除不擁孫的議員,二百多位議員中即有九十四人被趕出議會,孫並擅自填補缺額,賄賂議員。
孫黨雖然用盡惡劣手段,獨斷地護送孫文成為「大總統」,可是孫僅當了一年二個月的大總統即眾叛親離,再度被廣東軍趕出廣州。
中華革命黨自建黨以來就是孫文一人獨裁獨斷的政黨,鮑羅廷初次與孫文見面後,即對這位中國的革命領導人感到失望。他在發給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加拉罕同志的急件公函中,曾指出孫的國民黨在政治上、組織上或理論上都不像是一個政黨。孫文的這個黨,既沒有黨的綱領,也沒有組織。黨員不發黨證,不交黨費,連孫文自己也不知道國民黨究竟有多少黨員?以及誰是黨員?
國民黨不僅組織渙散,黨員多為擁護資產階級的地主和軍人,沒有農民和工人,根本不太可能成為革命的工具。
在鮑羅廷指導下,孫將國民黨改組為一個能統一中國、驅逐列強帝國主義的組織,並透過國共合作的方式,將國民黨的民族主義革命導引至社會主義革命的軌道上。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03.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