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每當聽到有人呼籲唾棄民進黨倒票台聯時,我都無法感覺到「台聯的吸引力」,好的政黨應無須花錢買廣告,民眾就會自動投入支持,對台聯而言他沒有讓我有感動的歷史與情感。
這幾年他雖辦過「五一正名」、「二二八手牽手」及228「光護台灣燈會」,但總感覺台聯的運動像是宗教儀式的進行,愛台灣已經成為台聯的一種宗教儀式,台聯的運動缺乏創新,同樣的主題每年重複,隔年同樣一批人再推動,同樣一批人再參與,日久難免乏味。
體制內的改革議題不見台聯著墨,體制外的制憲正名又不能蔚為風潮,每次運動結束,人去心也跟著冷下來,支持者又要等到下一次的運動,才能重新匯集人氣,這樣的運動跟宗教趕集一樣,很難形成持續發酵的動力。
台聯黨務仍維持李登輝垂簾,蘇進強聽命的黨務格局,台聯黨主席只是李登輝的代理人之一,打的是李登輝路線的代理戰,就這一點,黨主席很難有所揮灑,這樣的格局定型化後,黨務了無新意很難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除非台聯能玩出新的花樣?否則聯繫黨員與支持者的李登輝情結也有用完一天,現在已經快達邊際效用的邊緣,台聯如何跳脫小黨格局成為黨務發展的關鍵。
如果明天是修憲國代選舉,賭爛民進黨的選民會投給台聯,但是政治演變是快速的,距離五月票選修憲國代選舉至少還有二到三個月,這中間正好提供民親和的實驗,是好是壞尚不能論斷,一個政黨必須有長遠的規劃,不是依賴少數領袖的魅力,如果你能影響台聯,應該是督促台聯改革,讓真正有領導力的人來帶領台聯,走出現在這個格局,走上運動型的政黨,黨主席應該是拼命三郎的人才才是。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03.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