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派可以也應該生氣


/酥餅


 扁宋會十點聲明後,很多人認為「了無新意」並因此質疑獨派沒有生氣的理由,但是,我認為獨派不但有生氣的正當性,還有生氣的必要性。

 首先,十點聲明並非完全了無新意,尤其是第一項所謂「依照中華民國憲法所揭櫫的國家定位」被許多人解讀為扁宋主張一個主權及於全中國,台灣只是其中一部份的虛無「中華民國」。

 再加上「憲法一中」的文字雖然沒有在十點聲明中出現,但是,宋楚瑜在會後不斷的使用這個名詞來解讀第一項,卻不見總統府發表任何聲明澄清,更加深了第一條就是「憲法一中」,主權論述倒退至「兩國論」之前的疑慮。

 第二,十項共識中有關國家定位的安全閥在於第六項之「任何台海現況的改變,須獲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同意,並在兩岸善意基礎上,不排除兩岸間未來發展任何關係模式的可能」。但是,宋楚瑜卻在聲明後的記者會上明確主張「台獨不是選項」,當場不見阿扁有任何反應,等於同意宋楚瑜對該項的解釋。

 宋楚瑜更在會後的媒體專訪中,提到所謂的選項只是統一的各種型態包括「聯邦、邦聯、或歐盟」,台獨依然被排除在外。同樣的,總統府也默不作聲,放任台獨被排除於選項之外。

 第三,在中國制訂「反分裂法」的前夕,宋楚瑜竟說「反分裂法是台灣逼出來的」,而阿扁不但沒有嚴詞反對,還進一步回絕參加以反「反分裂法」為主要訴求的 228點燈活動。這個舉動不但絕情,傷透獨派及去年參加牽手大力支持阿扁的人的心,也容易造成國際社會誤解認為台灣才是麻煩製造者。

 第四,阿扁對「制憲、正名」的主張,不但認為在任內做不到,甚至還反唇相譏認為獨派是自己騙自己,完全忘了「制憲、正名」曾經是他的主張與主要政見。

 能力不足、政見跳票就算了,不能為「制憲、正名」努力就算了,還反過來打擊「制憲、正名」運動,形同背叛,獨派當然可以生氣,基於理念的宣揚也應該生氣反對這種失敗主義論調。

 主權論述倒退、台獨可能被排於選項之外、對反分裂法的軟弱無力,對「制憲、正名」的打壓與背叛,這些都不能以「了無新意」一語帶過。

 尤其在宋楚瑜不斷放話,阿扁不見任何反駁甚至有些動作還低調配合的氛圍下,獨派為了確保國際社會對台灣主權現況有正確的認知、確定台灣人民有權決定自己的前途、對抗「反分裂法」的威脅、宣揚並鞏固台灣民眾對「制憲、正名」的信心都可以也應該生氣。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5.02.28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