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謝長廷在眾人期待中被阿扁總統任命為下任行政院長,也在各家媒體的準院長專訪中暢談施政理念,其中有關「正名」與「一中」部分,我有不同的看法。
謝長廷說,社會沒有形成的共識,行政院不會強行推動。他表示,「正名運動」應該由社會來推動以形成共識,如果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支持,就不能做為政策。沒有錯,如果只有百分之三十,那是運動而非共識,但如果是百分之五十一呢?算不算共識?還是非得百分之百才叫共識?
眾人皆認知近年來台灣意識高漲,百萬人牽手護台灣運動掀起高潮,也讓以為連宋合必贏回總統大位的「親中黨」陰溝裡翻船,而有了阿扁總統的順利連任。台灣正名運動風起雲湧,游內閣甚至成功的在護照上加註台灣。
謝長廷認為正名運動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支持,請問依據何在?是研考會的民意調查,還是統派媒體提供的數據?在高度民主化的台灣社會,口說無憑,不妨訴諸公投來檢測民意支持度。要求私立學校機關行號改名雖不適當,然而,行政權範圍內的國營事業、學校或機關行號,採漸進式的逐步正名以符合台灣現狀,有何不可?
謝長廷強調在憲法未改之前行政院必須要遵守憲法,他認為目前憲法體制確有一中架構,因此主張「憲法一中」。理論上,執政黨遵守憲法天經地義,只是台灣非正常國家,這部中華民國憲法的建構是否與台灣有瓜葛,各黨各說各話,何況,全世界認知的一中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
因此,民進黨長期以來一向含糊帶過,迴避爭議,這也是阿扁總統一直不願意承認「一中」的原因。謝長廷如果要強調遵守憲法,我不反對,但是不能將「一中」也套入,如此不但違逆台灣民意主流,更是落入統派媒體的陷阱,最嚴重的是,民進黨多年耕耘的成果可能將毀於一旦。
多數支持者可以接受民進黨往中間靠攏,但是基本立場絕不能改變。如果謝長廷以反對正名與主張憲法一中來迎合在野黨,那這所謂的協商內閣,還真是台灣人民悲哀的開始。(郭長豐╱醫師、台灣北社社員)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5.01.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