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重謨立委重批新系扯扁後腿求官,新潮流系認為,若阿扁總統有錯(例如他們認為監察委員名單不好),當然要批。林重謨則不滿新潮流不在黨內發言,頻頻對媒體放話(不過,林重謨也是在媒體發言),攻擊自己的黨主席及總統,泛藍過半,親中媒體及國親立委亂批一通已經夠讓人受不了,他不能忍受自己人還來火上加油。
好玩的是,當叩應節目主持人問到段宜康,主管外交的國安會邱義仁秘書長也是新潮流,為什麼他們不循此管道表達意見,而要用媒體批判呢?段宜康說他們已經很久沒和邱義仁見面了,言下之意,沒有溝通管道,不能怪他們要透過媒體「大鳴大放」了。
「大鳴大放」是民進黨的傳統,山頭林立,互扯後腿也不是新聞。連陳水扁選舉總統、李應元選舉市長,都無法奢求全黨一致、誠心相挺,何況是有派系考量的立委選舉。還好民進黨黨員理念一致,雖不免自私,但堅持台灣主體意識,疼惜台灣的心使民進黨能團結走過嚴冬。但由於才剛剛執政,心態不免稚嫩,加上媒體弱勢、國會弱勢,有一些黨員同志仍擺脫不了在野時代的身段,學國親人士的重砲轟擊以造勢,泛藍親中媒體也就樂不可支,有了見縫插針的機會。
一個成熟的民主國家,治權、政權分立清楚。這幾年來,美國參眾兩院均大力支持台灣進入世界衛生組織,眾議院每年以四百多票對零票通過支持台灣案。但國務院則每年不為所動,按其外交思維作決定,也沒有人罵布希為什麼不遵守國會的決議,也沒有人罵為什麼共和黨議員和布希不同調。因為一個是政權(國會議員),一個是治權(國務院、總統),政權要聽人民的聲音,表達民意;而治權要眼觀四面、耳聽八方,要顧及大局,要為最多數的美國人謀最大的利益。
因此,一個作黑臉,一個作白臉,二單位各司其職,同為其主 (人民)。有了黑白臉,國家才會安定,做事才會順利。否則二方面均一致同意或不同意台灣進入WHO,則硬碰硬反而缺乏彈性。不過,由於眾議院每年四百多票對零票的堅持,國務院也逐步加碼。首先由衛生部長Thomgoson在世界衛生組織年會外面發言表示支持台灣,第二年則在院會內發言,最後則投贊成票並發言支持。
這種白臉黑臉的運作,在李登輝總統時代,也曾巧妙運用,例如李前總統不但創立國統會,制定國統綱領,也講了多次兩岸統一的話(只是當時新黨不相信,還是把他打為B型台獨),算是白臉。而民進黨則作為黑臉,制定台獨黨綱,追求獨立建國。黑白臉相互對立,但均為了台灣。
本來民進黨執政後,自然要走向中道,並顧及國際政治生態,扮演白臉角色。此時國民黨是最適當的黑臉,可惜連戰無法體會李登輝提拔他,推出特殊兩國論的精義,反而向中國靠攏、頻拋媚眼,繼續作他中華民國代表中國的大夢,和親民黨爭扮白臉,逼得李前總統只好出來整合台聯黨,扮演黑臉的角色。只有黑白臉同時存在,只有黑白臉均以台灣為主體,台灣才能安定,才能長治久安。總不能說泛綠在立法院過半,就馬上宣佈台灣獨立;也不能說泛藍在立法院過半,就不顧台灣安全,就反對國防軍購。
不過, 民進黨立委還不太知道要如何扮演執政黨立委的角色。理論上,每一位立法委員是由部分人民選出來的,屬於「政權」;總統則是由全體人民選出來的,和行政院同屬「治權」。民進黨立委本來就應該講人民的話,發人民之聲,而不一定要和治權一致。但也不一定要為了意見不一致,就要大聲謾罵,批判自己的總統及執政團隊。
身為執政黨民意代表,當然要體會總統及行政院的苦處,幫忙作適當的說明(或作球給行政院說明),但也一定要清楚說出人民的心聲,以讓行政團隊了解民意,並借力使力改革。也就是說,執政黨立委容或有自己或支持者的一些想法,當然應該表達出來,也可以透過政黨內部管道溝通,落實為政策;但不可有自己想的一定正確,執政團隊一定要聽的心態,否則就惡言相向,這才是一個成熟的執政黨立委作法。
當然,為了維護相關的法案或政策(如預算),執政黨立委責無旁貸必須維護到底,但對一般仍有爭議,時機尚未成熟的政策,民進黨立委則應學美國眾議院議員,勇敢表達人民看法(雖然理解行政團隊的困難),不宜觀看阿扁總統臉色,總統講了,才敢跟進。
如果凡事都要陳總統親自表態,會使總統承擔太多的責任,甚至會使改革的進度反而落後。這就是為什麼李前總統和一些在野大老,建議阿扁總統不必說太多話,困難的事,由民間來作即可。因此,民進黨的立委應多說話,多說一些在陳總統的地位上所說不出口的話,多用心體會,少逼陳總統說話,少說一些批判陳總統的話。
在泛藍過半的政治生態下,身為泛綠民意代表,應帶領人民,反求諸己,一些政策應由民間作起,由下而上,讓陳總統不得不接受。大家應該對陳總統有信心,自己認真作黑臉,讓阿扁總統作白臉。台灣媒體也應向美國媒體學習,也應了解國家需要黑白臉,不宜看到民進黨「政權」「治權」之間一有不和,大肆批判,將茶壺裡的風暴擴大成國際新聞,貽笑大方。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12.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