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選終於結束了,這期間又是助選,又是上電視辯論,既不得湯,也不得粒,平常還要為生活張羅,又要管自己的動畫公司,又要去華視幫忙,又得兼顧學業,選前最後一天,還從頭到北連跑了五場,咬著牙,心想,只這一回了,台灣只消安定下來,便可以退隱江湖了。
殊不料,選舉結果是泛藍過半,真算是被打個大耳光,朋友說:「我看你上電視說泛綠穩贏的,選舉那天,就沒叫我在美國的老婆回來投票了。」
真是不好意思....
一個人的失敗,會是自己過去成功的經驗,這句話是我老掛在嘴上的,怎麼自己到頭來還是犯了這個錯誤?我又常引「孫子兵法」說:「驕兵必敗」,卻不察綠軍已過度驕傲,敗象已徵?
民進黨從1998年的70席到2001年的87席,乃至於2004年的89席,迭有斬獲,得票率也從30%─33%到如今的36%,步步進逼藍色陣營,總統大選又獲得連任,說他們手氣之順,好像全台灣民氣都心向綠色,台灣本土意識了。
「台灣意識不等於台獨意識....」朋友又落下一句真言,點醒夢中人。選前憂心「東協加三」逐漸成形,2005年中國統一入憲,2008年的北京奧運,台灣極有可能被邊陲化,獨立建國應是急急如律令,如今看來,成長還是只能「一暝大一寸」。
且有甚者,阿扁總統在選戰最激烈的時候喊出台灣正名,在統獨光譜上,奪得了神主牌,阿輝伯似乎被玩完了,頗似伊底帕斯情結的完結篇....。
有一回去宜蘭,當地的志工解說員一見面就開門見山的說:「台北的小孩畫『我的家』鐵定是水泥森林,我們宜蘭的小孩畫出來,就有山有水,還有個龜山島。」這話頗值玩味。選後待在家裡看書,選了密西根大學教授布雷克(J. Stewart Black)與楊百翰大學教授葛雷格森(Hal B. Gregersen)合著的《變革地圖》(Leading Strategic Changes),一個星期天下來,頗有所悟。
一個人會失敗的心靈地圖由四種心象圖所構成:
第一種是「被扭曲的地圖」:許多成功的地圖都有些扭曲,最後導致地圖的使用者由成功走向失敗。這我有經驗,在美國開車,在兩條主幹道的高速公路間,心想聯絡道路定是不遠,在台灣,一、二十分鐘即可從中山高到達北二高,哪知在美國這一走,足足跑了五個小時,用台灣的心象圖去衡量美國地大物博的距離,怪不得要跑得氣喘咻咻。
第二種是「中心位置地圖」:容易把自己擺在中心點,事事唯我獨尊。中國人以前就是把自己畫在世界的中央,所謂「中國」就是世界的中心點,其餘都是匪類,因此北狄、南蠻、西戎、東夷,均不屑一顧。平常人也經常會犯上這種錯誤,立委李慶安不許台灣島橫著看,其實台灣島橫著看,只消上高速公路休息站,you are here,「你在這裡」的位置的那張地圖的台灣島就是橫著看的。
台灣島橫著看,正好看出北隣日本,南接南島民族,西瀕中國,正好構成台灣近代史的幾個地理面向,橫著看,就不會事事以北京為中心而忽略了我們四大族群的文化來源,而美國老大在上方,那倒是政治現實。
第三種是「長條地圖」(Strip Maps)以較狹隘的眼光看待事物,而且會認為從A地到B的路線(因果關係)固定的。
總統大選──台灣意識──當選!
立委選舉──台灣正名──當選!
這就是阿扁,當然還有我們許多人心中的長條地圖。其實立委選舉,統獨不是決勝關鍵,這個道理,身經百戰的老將們早就了然於胸了,到頭來還是便宜行事。
第四種是「垂直的地圖」:無論心象圖正確與否,一旦使用期間愈長,就愈難改變。
住在北半球的人看的地圖都以北為上方,住在澳洲的人,以南為上,將澳洲畫在世界地圖的頂端,澳洲人習以為常,北半球的人就嘖嘖稱奇,甚至期期以為不可。
麥克阿瑟打跳島戰術,就是將整個太平洋地圖倒過來看的,倒過來看,才得到太平洋戰爭的靈感,其戰略方能勢如破竹的得到壓倒性的勝利。
拿以上四種心象圖來mapping我們的心靈地圖,這才發現我們對版塊的移動是遲鈍的,比如說:親民黨從2001年的46席,192萬,佔19%掉到了2004年的30席,票數也少到了130萬,只佔14%。62萬票的差距,顯示宋楚瑜先生的光環幾乎像我家過度耗盡的總開關,快跳電熄燈了。
國民黨1998年的選舉獲得123席,約466萬選票,佔46%,四年後,2001年,馬上滑落到68席,得票率幾乎減了一半,只剩68席,得票295;約佔29%,到了2004年,是79席,得票319萬,新黨鮭魚返鄉,同時親民黨掉了十席,顯然泛藍選民有回流國民黨之勢,這些都是泛藍朋友要看清楚的的政治版塊移動。
1982年,我進入「中國時報」,當時恭逢第一屆增額立委選舉,從此以後,大小戰役,無役不與,見過無數觀察家跌破眼鏡,目睹立委折損率奇高,看來構成心靈地圖的四個心象圖,如影隨形的蒙蔽我們對版塊移動的知覺,因此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換個角度看地圖,反省再反省,才能得一張成功的心靈地圖。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12.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