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雖稱不上風和日暖,倒也還不失為遊行散步運動的好天氣。加上距離立法委員選舉只剩一個禮拜,因此各政黨莫不使出渾身解數。除了台聯與泛藍雙方大拼場,在台北各據一方辦遊行外,台中也有民進黨的造勢大會。當然,立委選舉將屆,無論是藍綠雙方(嚴格說起來,應該是民進黨、台聯與親中黨),場子上勢必要提出對於這次立委選舉的訴求主軸,勾勒該政黨立委當選後的方向願景。
因為地緣與個人認同的緣故,我參加的是凱達格藍大道上的「咱的國家叫台灣」這場。場上的訴求,非常清楚,就是「制憲、正名、台灣國」,台上的台聯政治人物,無論是候選人或助選者,很清楚的說出了台聯立委當選後將努力的路線與方向:「推動制憲正名、建立台灣主體意識」。從凱達格蘭大道參與盛會回來,我也忙打開電視、連上網路,聽聽其他政黨怎麼說。
在我所看的那個時段中,只見眾家有線電視新聞紛紛切割畫面,做三場活動的同步SNG處理(有趣的是,多以台聯場為主)。手裡按著遙控器轉來轉去,除了李前總統登輝先生的演講外,我也聽到了民進黨台中場子的阿扁總統談話,路線也區隔的很清楚:「團結愛台灣、安定愛過半」以愛為主軸,強調團結、消弭仇恨,並提出各種施政方向(政治、經濟、外交、教育…等),勾勒出未來民進黨立委當選後的路線。既然是執政黨立委,這樣的訴求願景,也可說是恰如其份。
只是,當我再一轉台,聽到中國黨主席連戰的演說時,卻著實嚇了一跳。撇開政治攻擊語言不提,在這場名為「團結、護國、救台灣」的遊行活動中,他所勾勒的訴求願景,竟然是「泛藍過半,依憲法組政府
,維護國家主權」!當然,也聽到記者急忙替他補救:「不過根據國民黨幕僚人員的說明,連主席說的『籌組新政府』,是指組閣。」只是,這樣的補充說明,還是很奇怪,因為根據現行憲法,並未規定「立法院多數可以組閣」,反倒是總統擁有閣揆任命權(因此,民進黨也很快提出了反駁)。
既然,憲法沒有規定,那麼連主席怎麼敢如此有恃無恐呢?他所宣示勾勒的泛藍立委路線,怎麼,感覺起來不像「在野監督」,而像是「重新執政」?
忽然我的腦海中畫面一轉,回想起今年立法院制定「公投法」與「真調會條例」時的情景。一個是蔑視、囚禁民意,仍將決定權緊緊握在政客手上的「鳥籠公投法」(而理由是為了防止民粹與資源浪費),一個是以政治手段強姦檢調與司法權,極有可能造成另一種白色恐怖的「違法濫權真調會條例」。這兩個法案,的確是在泛藍立法委員在國會居多數的情況下主導通過的。兩個因為「政爭」而出籠的法律,已經在台灣,造成了多少衝擊與動盪,至今記憶猶深。
而今,在將要選出新一任立法委員的前夕,泛藍提給台灣公民的立委路線,卻是一個不在現行憲法之中的狀況。這告訴我們什麼?
如此一想,我也就明白了。原來啊,原來,連主席的言下之意是,只要泛藍立委過半,他們就能修改憲法,為泛藍量身訂造,好讓泛藍能組閣,繼續進行政治奪權。
是啦,這倒也是個「願景」,卻是個「只顧遂行己意、爭取政治利益」的願景。
問題是,如果未來台灣國會的過半立委,繼續以「政治奪權」為主要目標,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政治、社會與民生政策,又將會是什麼樣的景況?泛藍口中所謂的監督、所謂的人民痛苦,是不是也只是遂行政治奪權的籌碼而已?(例如,當執政黨提出一項政策,在野黨不是加碼,就是全面反對!?)
而這,就是泛藍立委當選後要做的事!
公民,是這些這些政治人物的老闆,也必須為自己在這個社會中做出的選擇、決定負責。面對眼前各政黨提出的願景與路線,我們當然必須仔細檢視,做出選擇,因為,每一位公民的決定,都攸關我們這個社會的未來樣貌。為此,謹提出個人在2004年12月5日這天的觀察,供諸位參考。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12.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