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黨日薄西山,東山難再起


/綜合報導


 現在的中國黨,有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處境淒涼,未來堪憂,似乎是過著一種沒有明天的日子。一百一十歲的中國黨,無力贏得民心所向取回政權,眼界所及只是如何結合泛藍勢力的權謀。台灣日報25日的社論為中國黨下定論說,恐如日薄西山,很難有東山再起的時候。

 台灣日報以「國民黨應檢討建黨一百一十年來的歷史功過」為題的社論,歷數中國黨的漫長歷史,然後回頭到台灣的現實時說,數十年來,黨國體制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台灣的政治天空,讓台灣人民看不到光明希望的陽光。

 社論說,黨國體制的實施,導致國庫通黨庫,國民黨成了龐大的企業體,軍隊、警察、情治、司法系統更是掌控在國民黨手中,國家幾乎成了國民黨一黨的籠中物。更嚴重的是,由於國民黨係外來政權,為了鞏固其統治基礎,營造政權的正當性與合法性,不但將中國選出的國會凍結為萬年國會,宣稱未完成「反攻大陸」使命前不必改選,以虛構承繼自全中國的法統。

 該報進一步指出,中國黨更以大中國的意識形態編寫歷史教材,視中原文化為核心、貶抑台灣為邊陲,對台灣人民進行洗腦改造,企圖抹殺台灣歷史與台灣人的主體地位。當台灣本土反對運動崛起後,中國黨這種自外於本土與民主的政黨,固然擁有優勢的統治力量,但終究無法抗拒時代潮流,勢必走到窮途末路。這個百年政黨的崩塌,乃是可以預期的結局。

 該報說,幸而,蔣經國晚年意識到國民黨迫在眉睫的深刻危機,毅然走上改革之路。更幸運的是,繼承蔣經國的李登輝,在其主政十二年間,帶領著改革力量,一路與非主流派、統派勢力抗衡,不但促成了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更為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帶來新生力量。

 不過,該報認為,這本是國民黨再生的契機,令人惋息的是,李登輝時代結束後,新的領導階層不思改革,不但將二千年總統大選敗選,丟掉政權的責任歸咎於李登輝,更拋棄李登輝的改革路線,走上了復辟黨國與大中國的回頭路。

 該報說,現在的中國黨,有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處境淒涼,未來堪憂,似乎是過著一種沒有明天的日子。一百一十歲的中國黨,一則無力贏得民心所向取回政權,眼界所及只是如何結合泛藍勢力的權謀。再則無承認敗選的勇氣,遂發洩怨氣於抗爭、告洋狀,甚至抹殺台灣的民主制度;更不願認同本土,又不敢公開違逆主流民意,於是像鴕鳥般躲在「九二共識」、「純正中國人」的沙堆中,排斥台灣意識與本土歷史教育,反對軍購保台,隱然站在台灣人民的對立面。甚至,連不當黨產還之於民,以展現改革魄力,都可為而不為。

 社論在結論中強調,今天中國黨淪落到人人喊打、民眾唾棄的地步,病因在於領導人的反本土、反改革,只有自身權位卻無國家利益的倒退行徑所致。台灣要有健全的民主政治,必須擁有強有力的反對黨;現階段中國民雖然在野,二次落敗於總統大選,但未來執政的機會卻未從此消失。問題是中國黨必須先適應在野處境,學習如何扮演在野的角色,發揮制衡監督的功能,才能再次得到民眾的支持。否則中國黨恐如日薄西山,很難有東山再起的時候。

 該報的【觀察站】短評,則觀察到中國黨24日過110歲生日,桃園「小巨蛋」體育館擠滿各候選人動員的支持者,看來有點人山人海的氣勢,只是,黨主席連戰、副主席王金平都說他們沒有歡喜的心情,除了憂心,就是憤慨。

 短評感嘆的指出,這兩位中國黨要角所憂所慮都是台灣、兩岸,所憤所慨也是執政的民進黨,沒有一句話檢討中國黨自己,這樣的在野黨心虛得令人憂心。

 對於中國黨以「走對路,台灣才有出路」作為今年立委選舉唯一的競選主軸,認為中國黨有沒有走對路很明顯,否則他不會從執政到下台,不會屢戰屢敗,愈敗愈慌亂。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4.11.25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