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日因邀不到歌手出席,迫使更改慣例,由奧運金牌國手取代歌手演唱。或許,這對三方來說都好。
對人民而言,樂見更認同國家的人來唱出我們內心感情;對奧運國手而言,他們義無反顧的展現深愛台灣、無所畏懼;至於那些歌手,且放他們一馬吧,原諒他們為了賺錢,對國家認同毫不吝惜的捨棄。
陳詩欣一句「為什麼不能唱自已的國歌」,問得這群星光閃閃的藝人尷尬不已。雙十國慶晚會上,口說有既定行程而推辭演出的藝人,恐怕「顏色因素」多於「時間因素」。
中國商機與台灣土地面積相比,不需計算機也知勝負。為避免成為阿妹第二,當然要盡量不綠、假裝遺忘「中華民國」四字,這是清楚的外部邏輯。再搭配「拒絕認同陳水扁偽政府」的內部邏輯,一套自我解釋儼然形成。或者避免人民聽不懂這種解釋,乾脆要求社會別讓藝術牽扯政治,擺出一副「政治問題不應由小孩來解決」的可憐模樣。
問題是,國家認同不是政治問題,更不該有選邊站的壓力。你可以不認同綠色政府,但身為一國人民,怎有權利不愛自己的國家?國家認同如此高度的意識行為,何時淪為一種可自由選擇的決定?受邀出席國慶典禮應是一種光榮,何時變成鴻門宴?又曾幾何時,國家認同竟成為藝人難以承受之重?
藝人口說「缺席非即不愛國」,並要外界別扣他們不愛國的高帽。但慶典期間眾大牌明星竟無一人可配合,看在人民眼裡,難道不該有如此質疑?
更令人心碎的是,不敢以唱國歌為榮、不願登台的藝人,在貪生怕死、裝忙之虞,竟反過頭指責政府不該泛政治化,指控台灣政治打壓。自己身處的國家成為打壓來源,而中共此時化身溫暖的祖國。國家認同難敵金錢誘惑、武力威嚇,情何以堪。
藍、綠之間,人民或有選邊或保持中立的權利,但在國家認同上卻必須一致。不論它叫「中華民國」或「台灣」。縱使認同統一也請大方承認,接受人民檢驗。賺盡兩岸鈔票的同時,憑什麼逃避外界對自身國家立場的檢驗?
見到奧運金牌國手大聲說「我以唱國歌為榮」,此刻台灣人民心中是感動的。比起那些擁有「巧合的緊湊行程」的藝人,人民更願見到滿腔熱血的金牌國手站上國家舞台,替我們傳遞對國家的愛,誰說非得這些明星不可。(姜長志/世新大學新聞系法律系雙主修生)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09.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