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是所有公開發行公司公布半年報的最後期限,也是今年度,外界首度能一窺國民黨旗下三大投資公司財務狀況與經營績效的時機。不過,在半年報公布後,國民黨三大投資公司的狀況卻出乎意料,光華投資的績效還不錯,但過去一向賺錢的中央投資居然虧損,至於先前喊價八十億元的華夏投資,更是在半年報期限的前夕宣布停止公開發行。 既然華夏投資績效成謎以及出售受阻,中央投資的績效又是差強人意,一直想處分黨產來填補錢坑的國民黨,下一步會是準備賣掉光華投資嗎? 華夏投資 虧損黑洞擴大 近年各項支出持續大增的國民黨,已陸續變賣旗下事業與資產來支應,而今年總統大選更使國民黨財務大失血,敗選後旗下事業遭銀行抽銀根的危機不小,甚至出現高達百億元資金缺口的傳聞;只是國民黨旗下三大投資公司都只是公開發行公司,僅需要繳交半年報,因此八月底是外界首度得以一窺三大投資公司績效的時機。 而令人意外的是,之前國民黨亟欲找對象賣出的華夏投資,居然在八月廿六日停止公開發行,使得外界無從得知華夏投資與旗下事業的經營績效,更無法幫買家計算買價合不合理;而且,選在半年報公布期限前幾天停止公開發行,根本就是有規避揭示財報的責任,難以對社會大眾交代。 不過,證期局第一組周副組長表示,過去依據證交法規定,公司資本額達一定水準以上就必須強制公開發行,不過在二○○一年修法後,已經沒有這項強制規定;除非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要求強制公開發行,否則只要公司的董事會表決通過,即可不公開發行。 只是,這個時間點的確相當敏感。一位研究國民黨黨產多年的學者表示,檢視華夏投資近年來的經營績效,在陸續將旗下虧損累累的幸福人壽、泛亞銀行、中視衛星等賣掉,大幅提列虧損後,使華夏投資帳面上的虧損已由二○○一年十億餘元、二○○二年的廿四億餘元,縮小至去年的八千多萬元。今年上半年的盈虧雖仍不明,不過,華夏上半年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三成多,僅有三億七千萬餘元,加上旗下事業中視、中廣等今年上半年虧損擴大績效轉差,在本業(賣股收入減少)與業外(還要認列轉投資虧損)均差下,華夏投資上半年虧損的程度恐較去年同期惡化。 中央投資 績效表現轉差 因此,雖然華夏投資去年底帳面上的資產還有一四一億餘元,旗下中影的土地約九千多萬元、中廣土地約四十二億元、中視土地也有將近十九億元,仍有不少價值;不過,其實有部分土地已經質押借款(如中廣就有廿八億元的土地質押),加上「廣電法」對經營媒體事業的限制,使得買華夏投資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相當不利的交易。 更不用說八十億元的開價也實在太高了,因為其旗下事業的土地可能看得到卻吃不到,而且還必須繼續拖著這些爛包袱;如中視,本業經營績效已差,而轉投資的評估倒是頗「準」,陸續踩到華彩軟體(已清算)、博達科技(已下市)、尚達科技(博達的轉投資,可能也將接受調查)、皇統科技(近年持續大虧)等地雷,買下華夏投資的買家,可能還必須按期提列可能愈來愈大的轉投資損失(今年上半年,華夏投資光是提列中視與中廣的轉投資損失就超過四億元)。 至於中央投資,過去經營績效還算不錯,不過近年逐漸露出敗象,即使二○○二年與二○○三年大舉賣股,但賣出價格都低於成本,績效表現轉差;中央投資到去年底,每股淨值剩下七.六二元,帳上還有一一三億元的累計虧損等著打銷。而今年上半年中央投資賣股收入較去年同期銳減將近七成,旗下轉投資效益也差,因此上半年虧損將近一.四億元。 光華投資 快賣光好股票 至於光華投資,算是國民黨投資公司中的績優生,二○○二年賺了近廿億元,去年賺了六億餘元,去年底帳面上的資產有二八三億餘元,加上目前控有頗會賺錢的復華金控約四十五萬張,保守估計市值超過六十億元,還算是頗有價值,每股淨值也較高,有十三.八元。 不過,這位學者指出,其實光華投資手上能賣的好股票已逐漸出脫殆盡,去年全年光華出售證券收入四七○億元,卻只獲利六.三億元,每股稅後淨利○.四八元,比前一年度衰退六七%。而今年上半年雖也是國民黨三家投資公司中,唯一賣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的投資公司(甚至比中央投資還多),上半年賺了兩億多,是去年同期獲利的四倍多;不過在好股票愈剩愈少之下,全年獲利是否能比去年增加,還很難說。 而觀察三大投資事業,銀行借款金額都相當龐大,至今年六月底止,中央投資的長短期借款將近一百六十億元,加上應付公司債與應付商業本票,合計負債將近一百八十億元;光華投資短期借款有廿五億餘元,加計應付商業本票與應付公司債,共負債將近九十億元。至於華夏投資的借款也有四十億元,加上旗下中廣、中影、中華日報的銀行借款,其債務高達六十億元,相當驚人。 其中,華夏投資去年度的會計師查核報告,由於流動負債比流動資產高出五十五億餘元,前年底到期的長期負債二十三億元,到去年底為止還有十七億元未償還,經協調金融機構分期償還,預計到明年九月前才能全部還清。查核會計師大中國際的林寬照、李聰明兩位會計師因而在報告上註明,華夏短期償債能力有問題,應該盡速降低長期投資,變現還錢。 復華金控 光華的金雞母 這位學者還表示,三大投資公司的負債有部分是在今年七月就陸續到期,雖然貸款銀行興票、中國商銀、華票、農銀、彰銀等,大多與國民黨關係密切,一時之間不至於大幅抽銀根,不過國民黨資金需求仍相當急迫。也難怪半年報中,中央投資的現金比去年同期少了近一半,光華投資更僅剩去年同期的十分之一,顯然已經挪去應急了。 而在投資事業的營運、財務狀況揭開謎底後,大家就會發現,光華投資是國民黨僅剩的最後指望。雖然光華投資的借款也不少,不過因為抵押品大多是土地建物而非股票,比較沒有股票市值縮水就必須補足擔保品的問題;而且,旗下土地的來源相對「乾淨」,沒有中廣、中影土地有部分接收自日產、恐為不當取得的麻煩。而應付公司債的到期日也比較遠,尤其還有復華金控這個經營績效不錯的轉投資公司,也不會被「廣電法」的規定限制;今年上半年淨值還有將近一百八十億元,如果能順利找到買主,國民黨就能解決部分的燃眉之急。 不過,光華投資若是少了復華金控,可就遜色許多,因為復華金控是旗下最賺錢的事業,也是目前國民黨還能完全掌控的金融機構;所以市場傳言日盛金與元大京華證券想要入主復華金控時,光華投資會緊張的趕緊增加持有股數,生怕金雞母中的金雞母拱手讓人。 只是,在資金需求的壓力愈來愈重之下,變賣黨產求現的動作拖愈久,對國民黨愈不利,能一口氣花百億元以上買下光華投資的買家並不多,加上在政府與社會大眾緊迫盯人之下,國民黨恐怕只剩將旗下事業以個別處分等較不引人注意的方式出售一途可走了。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