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民進黨執政以來高舉的「本土化」路線,以及因應年底立法委員選舉等挑戰,中國黨研擬出「現階段基本論述」,交由18日的中常會核備,雖然仍需等該黨四中全會通過,不過,依其基本精神及經核備的草案來看,整個論述實際還是不脫「賣台」本質。 這項攸關國民黨未來路線走向的「基本論述」,包含了兩岸關係及國家認同等重大議題。 其中,論述指出,兩岸關係本來是「國民黨」最值得人民信賴的政策,但是經過對手的操弄,「國民黨」原本務實的兩岸政策竟成為「賣台」的符號,變成是向北京示弱。 中國黨至今還是無知到根本是它自己戴紅帽,卻始終怪責別人給它戴紅帽,連研擬未來路線的基本論述時,仍無法拿出真正的反省檢討及認知,居然再度以「經過對手的操弄」為自己粉過飾非,其實,就在它自己的基本論述中清清楚楚地把「賣台」符號貼得牢牢的。 基本論述提到國家認同時,強調「今天的中華民國已和台灣合為一體」,「國民黨堅持中華民國主權獨立自主」,這種扣緊「一中」精神的條文,原本在未經修改的論述中曾有「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的字句可以稀釋「一中」色彩,卻因有中常委質疑此帶有台獨色彩,而被連戰指示修正為「中華民國就是台灣民主和平最大的保證」,使得扣緊的「一中」精神和色彩更加深化、突顯。 對於台、中關係,雖然中國黨主張「兩岸政府都暫時擱下難以解決的主權政治爭議50年;終止無盡止的軍備競賽;放棄以武力解決爭議的不文明舉動;尊重彼此的存在和發展」,說的是很漂亮,但是,接下去的具體見解,則將中國黨的狐狸尾巴徹底暴露無遺。 論述指出,兩岸可先從「三通」開始,擴大商貿往來基礎,進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讓大陸變成台灣的機會,而不是威脅。論述接著說到重點,論述認為,兩岸日後的發展,就應該從經濟的整合開始,逐步拓展到政治領域。 在連戰擔任行政院長期間,台、中商貿往來一直異常擴大,已經造成兩國之間緊密到危害台灣經濟依存的程度,這樣的危險程度不夠,中國黨仍繼續主張「擴大商貿往來基礎」,而其最終目的就是要達到政治整合,證實了前面所說的「暫時擱下難以解決的主權政治爭議50年」是在為中國爭取統一的時間,是在為中國創造有力的條件,因此,經濟整合及終止軍備競賽只是為政治整合鋪路。 中國黨過去曾經堅持中華民國主權,而有「兩個中國」的實質內涵,但這次提出的基本論述,則被政治評論家評論為,這是改為「抽象形容」中華民國價值。其實,「抽象形容」正是為政治整合的最後目的作過渡──為基本論述未來的轉變作過渡。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