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繼續這樣內鬥相殘嗎?


/陳生


 如果沈退出民進黨,不管是無黨籍或是加入泛藍,民進黨是否永保安康、天下太平,下一個類似沈之流的人物真的就沒有了嗎?

 若是有人繼續將矛頭對準陳景俊、卓榮泰、李文忠、段宜康,或鄭運鵬身上,批他們沒有挺身護扁政府,言論中性偏藍,取悅於藍,總而言之,任何泛綠政治人若不小心被發現與泛藍立委喝咖啡或泡茶,都可能成為下一波被攻擊的對象,若是如此,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人繼沈後塵,被批往泛藍陣營,對民進黨與泛綠支持者而言,這中間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

 從沈汪的衝突事件,也看出泛藍泛綠敵對意識壁壘分明,國人即使是至親好友,也非做一個清楚的政治表態,否則可以因為政治光譜不同而『六親不認』,朋友之間已經交往幾十年的好朋友,過去原本沒有這麼嚴重的政治顏色分別,現在一談到政治取向,觸及政治新聞都要被迫表態,挺藍挺綠一線之差可以中斷至親朋友之間的情誼,其餘如公司同事之間感情,商場客戶往來情誼,都可能因為政治顏色的不同,決定生意關係之親疏。

 上述觀察不幸已經是當今社會『泛政治化』後普遍價值現象,台灣內部分裂的危機隱然顯現,當敵人有一天來犯,危機來臨時,這樣的分裂對立將一發不可收拾。

 在此我們要問的是,透過每天多達六七個的政治訪問或扣應節目,台灣觀眾太融入每天上演的政治劇情裡,人人都置身其中,彷彿自己就是最佳男女主角,對每天上節目的媒體人或政治人不自覺的選邊站,也因此大家對政治社會新聞逐漸趨向藍綠兩極化,溫和的政治人物被批成不藍不綠,大家都往極統(右)及獨(左)的兩端靠,中間灰色地帶已蕩然無存,任何偶發政治新聞都像土石流一樣,沖刷台灣社會內部人民感情,若任藍綠繼續對立下去,難保類似二二八大規模的族群衝突事件不會重新引爆。

 此時此刻,阿扁所領導的民進黨政府尚不能完整掌握國民黨所留下來的政府體制,改革的刀斧尚未開展,新國家制憲的願景尚未實現,我們有什麼本錢繼續相殘內耗,如江霞女士所言『汪沈兩人都在給阿扁難做人』,汪沈兩人都因自己的一怨之氣,賭上了『泛綠的團結』,對汪沈而言,他們爭的是毫無意義與價值的聲譽,反而賠上的是社會對兩人惡鬥新聞的虛耗,對台灣社會一點貢獻也沒有,遑論教育後代子孫。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4.08.15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