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outhnews.com.tw | 阿扁總統透過釋放黨主席直選,來作為試鍊民進黨新一代領導人參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政治改革,可謂用心甚深啊。 因為我們不是正常化的國家,不僅僅是對外主權不正常,連體制內的五權體制也不正常,政權雖是民進黨執政,但國家機器還是操在泛藍公務員的手中,黨軍國家化仍在牛步化進行中,一些機密國安外交機密文件,泛藍立委隨時都可以輕易拿到手。 選後國內政局仍陷於動盪中,阿扁的「民進黨是中華民國執政黨」與「修憲替代制憲」論述,都說明著改革遇到巔跛,反改革的舊法統隨時可能反撲,若是循體制內改革,年底立委過半將是唯一的希望,但是,萬一泛綠席次不過半時怎麼辦?難不成繼續和連宋耗四年? 這不得不讓人回想當年李登輝前總統進行一連串改革時,體制外都有民進黨與學生運動配合扮演衝撞舊體制的抗爭力量,李登輝可以借力使力的引導主流民意向國民黨反動勢力開刀,依恃民意潮流的浪頭上遂行他的政治改革,他當時若沒有民進黨在野力量支持,以他同時具有國民黨主席兼執政黨總統身分,他如何向自己的政黨開刀,而不擔心被老法統反撲,更甮談他如何勢如破竹的解散國民大會,實施總統直選,甚至開啟兩國論的論述。 反觀執政後的阿扁總統,選擇與李前總統同樣的身兼執政黨主席身分,但體制外並無反對黨能配合其改革呼應,政壇上呈現藍綠兩極的對抗,台聯還未能壯大到足以和泛藍抗衡的在野實力,不足以構成體制外帶領改革的火車頭,依現行體制,阿扁總統一方面是執政者,一方面又想領導體制內改革,角色矛盾非常明顯,任何送到立法院表決的法案,要期待國親多數通過,真的是寸步難行,因此,依現行體制阿扁總統怎樣做都是使不上力,面對修憲或制憲的重重關卡,他當然會開始焦慮。 因此,阿扁總統想到卸下「黨主席」的身分與包袱,黨主席重新選舉,經過直選後的民進黨,可以與阿扁總統所領導的執政團隊脫鉤,重新扮演體制外改革的力量,以因應萬一年底立委不過半時,民進黨可以與台聯跳到體制外與阿扁總統裡應外合。 阿扁總統可以扮演當年李登輝一樣的角色,借力使力推動體制外的公投民意改革,同時民進黨可以站在批判的制高點創造議題壓制泛藍政黨,並與台聯進行一連串的制憲社會運動,透過運動教育人民支持改革,並將新憲論述內容訴諸人民,如此阿扁總統不必再背負民進黨體制外的包袱,民進黨也可行動自如的衝撞五權舊體制。 透過這樣的設計,民進黨新一代的領導人將被賦於隨時站在「戰鬥位置」的使命,隨時肩負起與體制內的執政團隊充分配合,強渡險灘,務必使2006年能通過制憲法案,徹底交出2008年實施新憲的夢想。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06.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