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式憲改,微波便當式台獨!


/kengian


http://www.southnews.com.tw

 中國為何對陳水扁這次參選過程,所提的「公投制憲」,會敏感且強烈反對?今天去便利商店,買了個微波便當,我們知道,裡面的飯菜早已熟畢完好,只是暫時冷藏。等到需要的時候,微波個兩三分鐘,立刻熱呼呼香氣四溢,令人食指大動。突然茅塞頓開,原來中國怕的,就是這種方式!

 以實質的國家條件而言,明確範圍的領土、一定數量的人民、中央政府、終審法院、獨立軍隊、獨立貨幣....,自1949年來,台灣就一直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歷經李登輝的民主改革,歷次修憲展現了國民主權,各級的民意代表、行政首長都已民選,台灣主權歸屬於2300萬人,已經毫無疑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71年,成功的運用國際法上「政府繼承原理」,繼承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次,與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的席次。接著食髓知味,意圖持續這個模式,將主權範圍延伸到中共革命,並未到達的台灣!中國在外交手段上,不但否定了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而且企圖從根本上,否定2300萬人的政治自主權,封鎖台灣人民在國際社會上,應該享有的權益。

 台灣目前與原來中國相連的,只剩下這一部「中華民國憲法」。假設公投制憲成功,台灣打造了一部自己「合時、合身、合用」的憲法。那麼現行中華民國憲法裡,所有關於省市、蒙藏等的條款,勢必完全廢除。

 憲法本文直接改訂,增修條文也當然會廢除,因此憲法增修條文中,前言所提:「為因應國家統一前之需要....」等等的文字,也自然隨之消失。中華民國憲法的「去中國化」勢難避免。

 而中華民國憲法第四條,領土條款所稱的「固有疆域」,依1993年大法官會議第328號解釋文:「其所稱固有疆域範圍之界定,為重大之政治問題,不應由行使司法權之釋憲機關予以解釋。」國家疆域的界定,在中華民國憲法結構中,政治協商即可妥善決定。

 國歌本來就沒有列入憲法規定,而國號、國旗,在整個憲法本文的巨幅變動下,將來的轉變,一次公投即可達成。彷彿是便當片刻微波之後,立即熱香可食。此時的中華民國歷經和平演變,「中華民國」與「台灣共和國」的差別,僅在2300萬人的一念之間。

 中國近來透過美國施壓,強迫陳水扁自我設限,在520演說中,表明遵循現有台灣修憲的四分之三雙重高門檻,就是寄望於泛藍陣營,以輕鬆的四分之一加一票的否決權,抑制台灣人的政治自主!

 泛藍的分合演變前途未卜,國親兩黨也正討論合併事宜。陳水扁520演講中,宣示:「依循現行憲法及增修條文的規定」。這個門檻極高!「修憲須由立法院立法委員四分之一之提議,四分之三之出席,及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之決議,擬定憲法修正案,提請國民大會複決。此項憲法修正案應於國民大會開會前半年公告之。然後舉辦選舉,選出 300名任務型國代,開會後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代表四分之三之決議。」才能通過。

 雙重四分之三門檻,使得任何修憲都極端困難!因此,連戰2003年11月15日,於台南提出「修憲三部曲」,立刻被陳水扁加以攻擊,批為「請鬼拿藥單」!根本不可能完成制訂新憲!

 然而,阿扁今天的主張,卻與連戰當時完全相同!雙重的四分之三門檻,以目前台灣政治情勢,等於綠營端出修憲諸多菜色,然後等待泛藍精挑細選。泛藍擁有「批准」的決定權!彷彿在餐廳提供自助餐飲,任由消費者選擇。阿扁由競選之時,憲政工程師的架勢,一轉而為等待食客肯定的廚師。

 中華民國的五權憲法,將原本在三權分立架構中,應該屬於國會的調查權、糾舉權、彈劾權、審計權,移轉給毫無預算杯葛能力的監察院,致使行政權偏大,有利於當權者。李前總統12年執政,將這權力轉為台灣革新的動能!我們基於事實,也相信陳總統的善意,在今日特殊的時空環境下,將來即使泛綠立委過半,也會善於運用權力,為台灣人民謀福利。但是,長遠的將來呢?

 總統投票,每個公民的選擇標的,事實上極為有限,大多數人是投自己一票!大家不覺將自己心中,對公共政策的理想,國家的未來方向,投射在認同的候選人身上!看一個政治人物,沒有人會只看一時!阿扁二十年來的奮鬥與堅持,是這次連任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520演說,尤其在制憲方面,確實令許多朋友,產生某種程度的失望。東亞與東南亞國家,二次戰後的民主歷程,許多坎坷是由於強人留下的憲政體制瑕疵,菲律賓如此,新、馬、南韓如此,台灣也不例外。

 我們能理解陳總統面臨國內外壓力,需要締造台灣平安和諧的用心,也能諒解身為民進黨主席,將台獨大旗授與台聯,力促民進黨轉型為中間政黨的策略運用。然而,期待陳總統的強大抗壓能力,在明年修憲的政黨協商之中,對於11項憲改內容,能大公無私,誠懇的一一提出可行方案。

 意識型態問題可以留待後人解決,但是,憲政架構的合理性,攸關台灣國家的永續發展,這是歷史上的重大政治工程。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4.05.22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