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outhnews.com.tw | 根據報導,連戰主席將於19日在中國國民黨中常會,宣布讓親民黨併至中國國民黨,新的黨名可能去掉中國兩字,簡稱為「國民黨」。這是泛藍支持者一向期盼的大事,假如這個消息屬實,相信許多人樂觀其成,個人也致上恭賀之意!因為這對泛藍年底立委選舉,無論在提名規劃,競選策略的整合,提高當選席次上,都擁有極佳的正面意義! 個人曾對朋友戲稱,連宋合結果是連戰的「宋徽宗聯金抗遼」。尤其321之後,親民黨主導凱達格蘭抗爭,掠奪國民黨內深藍的外省意識鐵票。410的動亂又徹底摧毀國民黨的中間形象,這直接影響國民黨內諸多本土派立委,在各自選區中,長期經營的政治品牌形象,難怪他們急到跳腳。越來越多的國民黨立委、新生代出來公開反連,質疑連戰的政治主張,甚至續任黨主席的必要性與正當性。 連戰面對內外壓力,目前驗票結果呈現,指控阿扁作票的證據,零散而缺乏社會說服力。雖然選務小瑕疵時有所聞,但廢票的確是阿扁比較多,而民進黨委託的律師們,採用與國親律師一樣的標準,認定爭議票。這將使國親在高等法院合議庭,裁決選票無效時,佔不到任何便宜。依靠全面司法驗票,期待大選結果翻盤,已然無望。 泛藍的未來在哪裡?國親合併雖是技術層面的問題,但影響重大,也對泛藍政治前途,總體上有重大利益。不過,意圖繼續獲得選民支持,維持國會席次過半,關鍵仍在於政治路線的選擇!將「中國國民黨」改成「國民黨」,雖然名稱已經「去中國化」,然而眾所矚目的,依然是泛藍對台灣國家主體性的主張為何?改名以後,究竟是採行國民黨本土派的「在地」主張,還是親民黨的國家認同概念,會居於主導? 連戰先生意志堅決,在法定任期內(2005年8月),恐怕不會輕言下台。政黨合併工程固然偉大,然而主要問題不但在政治路線,也必須修補321以來,泛藍陣營喪失的社會形象與社會公信力。倘若連戰先生不由此途,僅將政黨合併,當成是引誘黨內本土派立委繼續支持的釣餌,那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雖然可以坐位平西王,明朝卻已經灰飛湮滅。 政治版圖是植基於選民心中的認同!台灣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選民對政治團體的分合,興趣不大。如果還只是玩宮廷政治的把戲,一加一依然會小於二,而這將無助於泛藍陣營,立委再次過半的期望。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05.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