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outhnews.com.tw | 報載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將在明天中常會上宣布「國親合併」的未來方向,以作為中國黨改革的第一步。對於這個主張,據說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也同意,只待解決了兩黨內的異見,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問題是,在總統大選投票前,也有人主張國親兩黨在選前先合併,但當時並沒有得到連、宋的認同,為什麼今天連、宋二人反而唱起了合併的曲調?原因當然是「情勢改變」了! 選前連戰自以為勝券在握,將來當了總統,身邊有個可怕的副總統,如果國親合併,宋楚瑜掌握了黨內的勢力,那他這個總統不就成了傀儡,所以反對合併,好能夠「以國制親」。 宋楚瑜當初也不贊成合併,因為「國大親小」,中國黨內又有王、馬的勢力,一旦親民黨合併進去,那老宋的勢力就有被削弱之虞,到時自己當不成總協調,就變成了真正的「四大皆空」的副總統了。因此,連宋二人在選前,對國親合併是興趣缺缺,希望各擁實力來互相制衡。 可是大選失敗後,連宋二人用盡各種方法想翻盤,都功虧一簣,眼見進總統府的希望緲茫,只能退守兩黨的中央了。連戰最慘,好不容易喊出鞏固領導中心,但黨內呼籲他下台的聲音不絕如縷,壓下一個,不移時又有人逼宮而來。幸虧馬英九喊出年底立委選後,再決定連主席的去留,總算讓連戰鬆了一口氣,可以思考「反下台」之策。 對連戰來講,年底立委選舉是關鍵一役,如果輸了,只好捲鋪蓋走路,所以非贏不可。但是年底大選,國民黨怎樣才算贏呢?第一,最起碼要重回第一大黨,否則還是輸了。第二,泛藍仍然過半數,掌握了抵制阿扁政府的大權。 第一個標準萬一沒有達成,連戰恐怕難逃被逼下台的命運。但以中國黨目前的實力,想搶回第一大黨的位置,非常困難。如果能和親民黨合併就比較容易,甚至保持在國會過半也非難事。只要年底中國黨(或未來的「國民黨」)成為第一大黨,那麼連戰就可坐穩主席之位了。 「國親合併」對連戰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引進親民黨勢力來壓制王、馬之徒。目前中國黨內的情勢,連戰、王金平、馬英九三強鼎立,王、馬雖明奉連戰為共主,但私下不時合縱連橫,以便年底立委大選後取連而代之。 連戰以一對二,備感吃力,只要引進宋楚瑜的實力,連宋合擊,王馬豈是對手?國親合併若能成功,連戰可以真正鞏固領導中心,再也不怕黨內的「反連分子」,他們再不乖,就不用說「要走請自便」,直接黨紀伺候就可以了。 至於宋楚瑜為什麼同意合併?在老宋的盤算下,雖然合併後只能當個副主席,不過至少也是「首席」的,何況他都願意屈就副總統了,還在乎什麼副主席。重要的是,他這個副主席可以和主席平起平坐,因為連戰還得靠他維繫大位。 而且只要連戰因故下台(例如年底立委「國民黨」沒過半),他就可以順理成章當上了黨主席。這樣的結果對他而言,更是賺翻了。一則從小小的親民黨主席換到了更大的國民黨主席;二則可以變成外省族群的宗主,不懼馬英九的威脅;三則四年後也可再出來選總統,一圓總統大夢。因此國親合併,對宋楚瑜真是穩賺不賠,何樂而不為? 總之,連宋所以搞「國親合併」,完全只為了爭取權位而已,並不是真的想改革。「世代交替」的呼聲,必然在連宋結合的氣勢下蕩然無存;「民主化」將成為泛藍永遠難以出現的本質,王、馬出頭天的日子也更加遙遙無期了。連戰這一招,確實是高招,不再是阿斗了,只怕成了引董卓入京的何進了!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05.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