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偏心圓」到同心圓


/陳郁杰


http://www.southnews.com.tw

 早該由杜正勝院長(現稱杜部長)等滿懷台灣主體意識的本土菁英,來帶動台灣認同的「最基礎」教育了(肯定前幾位部長,但粗淺以為…不夠大刀闊斧吧)。別說有人聽見「台獨」會歇斯底里,抑且有人敏感地怕「去中國化」會六神無主,仔細推敲,台灣遭「大陸」來的中國國民黨莫名挾持,致使社會一片鴉雀無聲(有人稱詳和、安定)也近六十載了,而它,算也不過是台灣殖民史的「片段」慘痛過程罷了。

 回首台灣自有歷史以來(四百餘年)的歐治、鄭治、清治、日治與晚近的Made in China「中國治」等時期,我們曾否捫心自問:有誰把台灣占絕大多數本地人當手足看待?有誰不是失意了來而賺錢了去?有誰不是把台灣當作侵略或反攻之跳版(基地)而極盡壓榨「台勞」、資源,控制在地人民的自主意識、自由人身,而全為了成就其稱霸大東亞以及復國等「大業」,以實施一元化和一言化苛政!

 若要認真追究起來,所謂「中國國民黨的德政」應算是最驚天地泣鬼神、最血跡斑斑、最刻骨銘心的吧……有人一定不以為然,以為筆者的偏頗史觀「數典忘祖」、「過河拆橋」、是「中國人之恥」?也好,且讓我們從本文論述重心「同心圓」,不!應是「偏心圓」歷史談起吧。

 歐治時期,荷人「不過是」集中在大台南地區(略過西班牙的短暫停留台灣北端),以海上貿易為主的「為幾兩銀子」屯墾,而台灣住民,不過是「生產線」勞工,何來作主當家權利?

 再來是鄭治時期。一個走「國際路線」的江洋大盜家族(鄭芝龍之子),一心幻想著「反清復明」的投機主義者、阿Q夢幻者,亦脫不開大台南的格局、大中國的思維,又將如何建設台灣,尊重台灣住民?

 進入到二百餘年的清治時期。唉~若不是滿清一敗塗地、被迫開港,調派劉銘傳來台的「重北輕南」急救章建設之「最後六年」(一八九四年為止)的良心發現、真的發現台灣地位關鍵者,這塊彈丸之地,還真是會變成滿清北洋大臣李鴻章形容之「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的化外之地」!

 正如同史載,是滿人統治下的「大陸」民不聊生,放縱流民外竄、肆意掠奪「天真瀾漫」台灣住民的身家財產與性命,將之脅迫利誘並趕盡殺絕(愈往山上趕),否則,台灣這個「烏托邦」,不會這麼快而莫名其妙就「淪陷」的。

 再談日治,最典型的延伸比喻就像是世界另一端之希特勒「貢獻」吧。談起一次大戰後到希特勒發動二次世界大戰為止,放眼望去,德國有那一項「民生」「基礎」建設成果不是遠勝中國國民黨自鳴得意的「十大建設」(舉凡教育、國防、外交、交通等等效率之高、規模之大)?那時不可一世的德意志國力,又有誰能夠招架?

 回到正題,當時為日本國土、又是殖民地的台灣,當然免不了因應「擴張侵略」之需,不得不「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地盡其利」。簡單講,日治時代雖帶來了高姿態的不平等階級,但不可諱言地,台灣同步且全面現代化自是長久處於內亂外患的「中華民國」所望塵莫及的。說台灣人被「奴化」也好,有日本名也罷,廢話!「我們都是日本人」啊(去問『讀過日本書』的老一輩台灣人即可印證)……

 最後談到晚近這關鍵影響台灣社會的「中華民國」(因黨國一體,固等同於中國國民黨)。這下子的歷史檔案可就不可勝數了(絕不只是你我『尊奉』之黨版部頒一家)。因參考文係探討教育與認同問題,因此,筆者也就不談別的,就來談教育!

 首先,很湊巧的,和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文攻武嚇的調調一個樣兒,這五十多年來,我們所有學子,無不受到「台灣人都是中國移民…是炎黃子孫」、「台灣是中國一部份」、「中華民國包含台灣」、「沒有中華民國那來台灣」等等軍公教和媒體洗禮而曾經分一杯「中國地大物博…應身為中國人為榮」的迷幻羹湯,好不痛快!

 但值得慶幸卻又遺憾的是,解嚴後的思想、言論、行動等桎梏終究直接或間接解脫,那些過去「見不得光」的台灣史料紛紛出土,研究工作如火如荼展開,連同天佑台灣之政黨輪替與民主落實,台灣人民才得以一睹包括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退出」聯合國、美麗島事件以及無數封口之暗殺(不乏『明殺』)、逼供、軟禁、驅逐等等爆炸性「新聞」。別說各位不敢相信、昔日觀念被硬生生撕裂,筆者也是自「懂事」、出國、認識台灣國際地位(定位)和「不得志」處境後才陸續接觸到這些曾經被詛咒為「夭壽」的淒楚故事……。

 「同心圓」理論的教育通則、國家觀念建立,讓筆者怎麼想都覺得奇怪:為什麼這樣順其自然、放諸四海皆準的國際慣例,就是「不適用」於台灣?還會遭受謾罵、圍剿?難道……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共和國、台灣以及東北三省的秋海棠是「亙古不變」的中華民國國土(獨占地圖市場之『大輿出版社』者流,『好處』應該拿不少吧)?難道只有那群以李慶華和李慶安兄妹、連戰和宋楚瑜哥倆好、馬英九、洪秀柱、秦慧珠、王曉波、楊思標、尹章義等等照三餐膜拜「中華民國法統」者才擁有標準答案的解釋權?而講話卡大聲、北京話卡標準、動作卡粗魯、手段卡歪哥就是贏?

 深值省思的:他們到底把人民看作什麼?他們想把台灣帶到那兒去?他們把自由、民主之天賦人權又用在什麼地方?(參考文章_加強本土教育凝聚台灣認同感,自由時報社論,2004-05-01)(作者陳郁杰/世界台灣同鄉會專案助理)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4.05.07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