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outhnews.com.tw
|
很多人說這次大選是族群激化的結果,從選前以中國豬、外省狗、愛台灣對抗中國的主張,贏得選票、獲取勝利。許多人為這種現象感到悲哀,將綠營在中南部票數大幅度成長的現象,解讀為操弄族群意識的犯罪結果。提出這些論調的人,他們有許多都生長在北部、求學在北部、工作在北部,而視野,也侷限在北部。
我是從南部北上唸書的小孩,橫跨兩種截然不同情緒的氛圍。深刻感受到,當台北人一再指責南部人「情緒投票」的同時,卻沒發現其觀點充滿本位主義的傲慢。在北部人眼中,南部人總是如此愚蠢的被挑動,但他們不曉得,自己長期以來對「穿草鞋的人」的鄙夷與不屑眼光,已深深刺痛南部人的心扉。
台北觀點在傲慢主義的籠罩下,無法理解為何族群問題至今仍存在。他們對於族群的思維仍停留在「外省vs.本省」,殊不知族群的定義已在這次選舉中產生質變,而形成「愛台灣vs.愛中國」。
族群的路線、省級情結已然漸漸淡消,取而代之的是刻劃在「南北認知差異」的這條政治光譜上。許多人觀察「南北認知差距」的前提,是界定於南部知識程度不如北部高,資訊不如北部豐富。在他們眼中,台灣只存在著台北「市民」與南部「鄉親」,台北永遠是高格調、穿皮鞋的市民,南部永遠是無知、打赤腳的鄉親。
的確,這些穿草鞋的鄉下人是不太瞭解國家為何走至如今局勢,他們從選前聽不懂為何要「擱置主權議題」,不能強調自己是台灣人;到選後,不懂同處於一個國家中,為何「獨厚」首都處於無政府狀態?他們更不懂,南部地下電台「連宋暗殺阿扁」的言論屬於毀謗應被查抄,為何北部各種「地上電(視)台」無端指控阿扁作票、竊國,就不須受到譴責?而最令他們搞不懂的是,為何總有人無視其他地區理性平靜,而自以為全國都與台北市「同步」處於動亂狀態?
南北差異不在經濟物資或資訊上,而是北部人習慣對非北部人一種天生的「俯視」。總認為自己身處「首都」,自己的選擇必然是「首選」。因此,全國民眾應該聽他們的,讓他們來教導大家如何選擇理想的候選人,睥睨其他意見。
透過媒體聚焦以二十四小時不停播送,台北觀點重複性的被放大、被關注,而「非台北的不同意見」力量卻遭受掩蓋,導致撕裂族群的效果不斷被強化。而政治人物也因沉溺於自己身邊的香火圍繞,視野遭受矇蔽、誤判政治情勢,造成致命的錯誤而不自知。
從台北的觀點看天下,是走向失敗的第一步。(姜長志/世新大學新聞系、法律系雙主修生)
http://www.southnews.com.tw |
( 2004.04.2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