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outhnews.com.tw
|
如果說省籍、族群讓台灣形成了對立的困境,那麼更有可能的現實是:現在是處於「權力結構的轉移」所造成的陣痛。
世居台北,看過不少外省族群,他們的背景很明顯地區隔成兩大階級(其實是一小一大):掌權的,和無權的。
掌權的外省族群,享盡一切黨國給予的資源優勢,以前在中國的為官之道不是貪污斂財,便是合法的牟利。當年許多制度是無視於台灣子弟的存在的,這也造就了一部份的假象:佔用較多教育資源的高學歷、戀中國輕本土、文化上重北輕南的高水準。這些優勢被視之為理所當然。
無法掌權的外省族群,在我身邊常見到,說不定也是大家都常見的一群普通人。他們如果不能白手起家,用自己的雙手在台灣打拼出一片天的話,便只有在眷村或城市的陰影中苟活了,當權的外省族群連這群人都不屑照顧。
潮流開始改變了。
種種的箝制開始鬆弛、解嚴、解黨禁、國會改選、總統直選,這些改變顯示,權力結構開始慢慢向另外一邊移動。
國民黨一方面仍然掌權,一方面卻也放逐自己(新黨、親民黨,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其實都叫作「拿不到好處的國民黨」),到最後,終於連自己的政權都必須透過民主體制交出去。
而且,四年後,機關算盡,權力居然還是奪不回來。
這對掌權50年的腐爛領導中心來說,是多麼痛的一件事。失掉了權力的痛,又怎能用「民主素養」來療傷?過去享有的那份利益眼見不再,他們當然對這套民主制度感到失望了!當然,失望的只有他們這一小批失去權力的人。
民眾的理性本來足以克服敗選的失落,現在卻被失權者潑上了汽油,還點上了火。
我認識一位外省朋友跟你的處境很像。他在一片深藍的家庭中獨自挺綠。他從絕對忠誠的忠黨愛國運動中親自感受到新黨、親民黨的爭權本質,跟他自己的家庭生活,距離是多麼遙遠。
當自己成為暴民中瘋狂的一份子時,要清醒是多麼不容易啊!
享盡權力優勢的少數人失去權力的痛,透過媒體的放大鏡放大千萬倍,卻讓多數無權的抗爭者去承擔,這是這幾天來我最難過的一點。
權力結構還是會再度流動,但是權力必須等到國民黨自己做好準備才有希望往回流。改革對國民黨來說,是比抗爭還要重要一萬倍的。不過,還在爭權的老人日暮西山,看不到旭日朝陽。
藍軍唯一的希望便是把自己置死地後重生,不是把別人拉下來。歷史的鬧劇唯一的好處,便是可以快速淘汰掉政治廢物。
為了期待兩黨政治的進步,國民黨的新生是必要的。
族群問題一直是政治問題。但是政治本身從來都沒辦法好好解決族群問題,如果沒處理好權力結構的本質的話。
http://www.southnews.com.tw |
( 2004.04.1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