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不代表我們全部學生


楊蕙如


http://www.southnews.com.tw

 中正紀念堂出現八名自稱是大學生的戴口罩群眾,進行所謂的絕食抗爭,並且號稱是當年野百合學運精神的重現。

 在自由民主的社會底下,每個人都有其言論自由,都有他爭取真相的權利,我們就算不見得同意他們的主張,但是必須要尊重他們的意志。

 相同的,既然這些人在公開的場合,利用媒體公器表達他們的訴求,就必須在同時接受大眾對於其行為、動機和目標的檢視和批判。

 首先,對於該學生活動以「重現野百合精神」為名,儼然有重現1990年中正堂學運的企想。但是,90年野百合學運的社會背景與今日如何同日而語?

 一個是衝破保守年代,在社會運動浪潮中風起雲湧,數萬學子相隨吶喊的過去。一個卻是號稱中立自主,依附在藍軍抗爭活動現場,接受國親高層等溫語善待,引不起超過百名千名甚至數十名大學生迴響共鳴的現在。

 五四運動有他的主張,六四民運有他的理想,野百合學運也劃下了歷史上難以遺忘的新頁。每個學生運動,在不一樣的政治時空底下,由不一樣的人發起,提出不一樣的觀念,也會讓後人做出不一樣的評價。

 同樣是大學生,為何有些人近日在總統府前廣場發表希望群眾不要太吵鬧讓學生安靜唸書的想法就被群眾痛毆追打,這些人在現場的訴求卻安然無事?讓人很難不去懷疑他們背後的「靠山」究竟是誰。這些人既然依附著某些政黨而起,卻戴著野百合清純的面具,真是讓人不禁發笑。

 接著,我們發現,這些學生以「絕食抗議」作為他們抗爭的手段,在傳播媒體的報導之下,很難不引起大眾的同情和憐惜。但真相是什麼?

 當我與同學仔細觀察了他們的行動,發現他們所謂的「絕食」竟然是以12小時輪班的方式來進行,當場讓大家笑壞了肚子。原來絕食還可以輪班接力的,果然這些大學生非常的有創意。現在的大學生晚餐後睡個覺睡久一點就超過12小時了,有些上班族工作忙一點一天忘記吃飯都是常有的事情,12小時的絕食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想當年印度聖雄甘地的絕食運動引起廣大的感動和迴響,若甘地連絕食都用輪班的,今日還有人會知道甘地的存在嗎?

 更讓人發噱的是,這些軟腳大學生演絕食大戲,連12小時都演不好,還喝運動飲料和偷吃零食被媒體和路人看到,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深怕社會大眾看到了都把我們其他沒在現場的學生和這些「人等」劃做一類,那是件多麼羞恥的事情。

 三者,如今民主時代,這些大學生以「害怕被迫害」為理由,戴上口罩拒絕露面,更讓我們其他學生感到可疑。如果要「重現野百合精神」,當年的大學生都敢拋頭露面了,現在的他們為何不敢?連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六四學運,都沒有遮遮掩掩了,他們如果光明正大理想崇高,為什麼不敢讓大家瞧瞧他們充滿正義的臉龐?

 如果他們真的是為了公理民主站出來,如果真的是大學生,為什麼不敢面對社會大眾?他們在怕什麼?有什麼好怕的?

 最後的疑問是,他們從何而來?「大學生聯合自治會」究竟是怎麼樣的組織?是從網路上集結?是固有的學生社團?還是經過哪些過程而聚集的團體?

 不管是從網路上還是同學朋友之間打聽,在這活動之前沒有人聽聞過這個組織以及他聚結的過程。

 再比照最近該團體的活動行為,很難不讓人懷疑是某些政治人物或政黨假借大學生之名而搞出的團體,意圖利用學生作為其政治目的的籌碼。

 學生給社會的形象總是理想的,總是道德純真的,社會也一直對我們充滿寬容和期待。也因此,我們這些沒有出現在中正紀念堂的學生,更要珍惜我們在社會上的定位。

 我們必須提出呼籲,這八名「學生」不代表數十萬在家安份唸書的我們,請社會大眾不要把大學生都看成絕食會偷吃,戴口罩不敢面對世人的模樣。

 我們關心社會關心國家,但我們相信民主制度,尊重法律和選舉結果,更期望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真相能夠經由全民監督的調查程序而呈現,爭議能夠藉由藍綠雙方理性的溝通而落幕。

 我們以盡力做好我們學生的本份來達到社會的期許,他們是他們,八個人不能代表我們數十萬人,請大家不要把我們大多數人的安靜沉默與那些人混為一談。(楊蕙茹/成大歷史系畢、澳洲昆士蘭大學研究所學生)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04.04.04 )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