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聽了鄭宏儀在廣播節目中訪問吳乃仁,他對於「藍綠支持分佈」與「媒體結構」的觀點,我認為很中肯,也很有說服力。
吳表示,泛藍所說的「北部人支持泛藍,南部人支持泛綠」並不是事實,真實的狀況應該是「都會區支持泛藍比較多,非都會區支持泛綠比較多」。而北部的都會區較發達,南部的都會區較不發達,所以呈現南北支持迥異的狀況。
「都會區支持泛藍比較多,非都會區支持泛綠比較多」是因為「都會區資訊較發達,人口素質較高,而非都會區的資訊不發達,人口素質較低」嗎?可以因此歸納為:水準高的選民支持泛藍,水準低的支持泛綠嗎?
吳表示,這其實是生活結構的問題。非都會區的選民(或看作「鄉下地方」),在生活上與他人互動較為頻繁,包括鄰居、小鄉小鎮小社區,工作上接觸的人,由於環境與習俗的關係,造成人際互動較為緊密,大家常藉由聊天培養感情,包括政治社會等議題都可以談,比較沒有禁忌。
由於互動得多,人們對於資訊的交換也多,對政治議題的看法比較容易交流,自然對綠營就有較為正面的反應。
而都會區的民眾,人際間往來較為冷漠,尤其是工作的關係,大多不太願意與人討論政治議題。特別是政治中心的台北市,對於政治議題的討論基本上是一種公認的禁忌,容易被劃上「偏激」的標籤,不利於工作、交友、與各種人際關係。加上都市住戶很少與鄰里往來,對於政治的冷漠,使得都會區的人大多以「媒體資訊」作為政治問題的判斷標準。
於是乎,在統派媒體全面掌控資訊來源下,「聰明的都市人,尤其是聰明的台北人」就習於從一般媒體管道來形塑自己的政治判斷了。
因此,支持泛藍的都會人水準比較高嗎?從資訊交流的觀點來看,正好是相反的。都會人接收單一觀點的資訊(經過刻意形象塑造的「高級」統派媒體),也不和別人討論,而「鄉下人」接受各種觀點的資訊,並且樂於和他人討論分享。
鄭又問到,媒體對泛綠比較不公嗎?吳表示,其實「立場偏中國」的媒體裡面,許多小記者和泛綠的溝通還是很好的,寫出來的文章也沒有什麼問題,但第二天報紙一出來,一看到標題就知道完了。明明很多內文寫得也還算中肯,但標題一偏,就完全偏了。
標題是由媒體內的上層主管下的,而這些主管過去因為政黨色彩而保住他的職位,現在雖然沒有一黨專政了,但這些人的想法幾十年下來已經很難改變。有這些人在媒體裡當主管,就很難改變這些媒體的立場。
鄭:難道沒辦法嗎?吳:很難,要靠時間來解決。
我不但身在都會區,而且是台灣的中國城:台北市,我們與鄰里不往來,在外面也不談政治。
我身邊的同事、朋友,有支持阿扁的(只因為討厭宋A),有支持泛藍的(只因為堅信陳文茜),還有更多意向不明的。支持阿扁的人,平常也不談政治,支持泛藍的人,偶爾會罵罵民進黨政府。
雖然我的家人幾乎都是民進黨的堅定支持者(以前我不是),我在家裡可以跟老爸一起看電視罵連宋、分析選情批判媒體,來度過愉快的一天,但是,白天我依然要面對一群政治冷漠的朋友、同事、與陌生人,看著他們邊吃飯邊看聯合報,沒事還幹譙一下政府。而我爸則要在服務的台北市公務機關裡,看著那些偷懶的公務員沒事吹捧著中國現在有多好,民進黨把台灣搞多爛...。
經過了媒抗的洗禮,我已經有充分的能力去對抗統媒的言論,去和中毒已深的朋友辯論,去駁斥在台中國人的荒謬。但是,我沒有做,只在這裡寫了幾篇無關緊要的文章,去統媒網站打打筆仗而已。
吳乃仁說的沒錯。因為我身在台北市,因為我是都會人,我跳不開這些無形的束縛。目前為止,我所做過最有貢獻的事,只不過是花錢訂報(自由、台日)送公司罷了。公司的同事甚至不知道是我送的。我只希望提供一些不同觀點的資訊,讓這些我親愛的台北同事們,能有平衡思考的機會罷了。
這樣夠嗎?我們在這裡花時間寫文章,如果連多一票都爭取不到,那有用嗎?
南部,或說非都會區,早已是綠色的天下;但身在都會區的我們,知道離勝利還有一段距離。如果我們不做一些努力,那些都會區沉默的朋友,最後還是會靠媒體資訊來決定他的選票要投給誰。
這些可能是所謂的「中間選民」,也可能是所謂的「淡藍選民」。基本上,我是不相信中間選民的存在的,也就是並沒有「理性中間」選民的存在,只有「還不知道,沒想過要投誰」的冷漠選民的存在。而所謂的「淡藍選民」也只不過是長期受媒體資訊誤導,覺得「阿扁很台」或「投連戰卡穩」的莫名其妙印象所左右的人。
所以,台北人能做什麼呢?我認為首要之務,就是要帶頭「不再沉默」,並以「台北人的方式」向非都會區的人民學習。
首先,要勇敢表明自己的立場。我將在使用的 MSN Messenger 及 ICQ 上,更改匿名為「xxx─相信台灣,堅持改革」。其中 xxx 是我的原名稱,讓我的朋友知道是我,後面的口號則讓大家都知道我的立場。不大聲表達自己,就永遠沒有跨出去第一步的機會。因為台北人不談政治,你必須先表明自己願意談,別人才有跟你談的可能。
其次,如果有朋友跟你同聲一氣,那麼,可以互相加油鼓勵,並推薦他幾個台灣立場的網站,包括媒抗、南方、海國等,以加強他的信心與力量。
如果有中毒較深,質疑我腦筋不清楚的朋友,我不會跟他強辨,而是用「台北人的方式」,溫和、理性、不偏不倚的口氣,提供他一些統派媒體不報的資訊,讓他自己去分析。如果他不相信,我將再提供一些網址、或是國外媒體的報導給他參考。
「國外媒體」很有效,因為在台北人的觀念中,「紐約時報」絕對比「聯合報」來得「高級」,「英文原文」絕對比「中文」來得可信。
最後,如果有「冷漠而沒主張」的朋友問我支持阿扁的理由,我會溫和的告訴他,因為我不希望承認中國學歷的連宋讓我們的學歷都變得不值錢,支持錢進大陸的連宋讓我們的老闆拋棄我們。
我會以「台北人的方式」,不激進、不強迫、不說服,給他們資訊,讓他們自己去看,自己去想。
對於堅定支持泛藍的朋友,或是一些外省第二代的朋友,我會告訴他們自己的經歷,如何從過去票投趙少康、到後來驚訝於阿扁給台北市帶來的改變;如何從四年前票投宋楚瑜,到今天堅定支持改革的阿扁;如何從三年前票投陳文茜,到今天可以從容撰文批駁陳文茜的文章;如何從過去堅決支持中國統一,到今天歡喜追求台灣國的新生。
選舉剩下兩個半月不到了,很多事情現在才開始做,也已經來不及了。我認為台北人現在能做的,就是大聲喊出來,在親友間公開自己的立場,提供各種政治判斷的資訊,讓自己的台北人親友能有重新思考判斷的機會,用沒有壓力的方式,成為他們的資訊供應者、成為他們的意見領袖,成為他們轉向支持台灣的最有力後盾。
期待台北的網友,跟我一起先從 ICQ,MSN 的表態開始做起吧!南部的同胞,已經為我們打下了一片天,現在要靠北部自己的努力了。台北贏了,台灣就贏了。
(
2004.01.12 )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