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總統在巴拿馬訪問時,針對駐美代表程建人的表現予以肯定,並對程建人的夫人何友蘭先前欲獻花給連方瑀遭拒一事表示不平。 消息傳回國內,國民黨陣營大表不滿,稱連方瑀之所以拒絕何友蘭獻花,乃因之前連戰赴美訪問,程建人只有在連戰抵達華府時到火車站迎接,隨後連戰所有的訪問行程,程建人都未曾出現,而在連戰離開華府時,程建人也是以另有行程為由,並未送機。 連戰的幕僚理直氣壯地認為,過去連戰曾長期提拔程建人,如今程建人不但不參加國民黨的黨員重登記,更對連戰這個老長官表現冷淡,所以,連方瑀才拒絕何友蘭獻花。 然而,在國民黨理直氣壯地批評程建人時,卻也透露出目前駐外人員沉重的「內交」包袱,而這正是導致台灣在外交戰場上一再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理論上來說,駐外人員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拓展與駐在國的外交關係,尤其在我國的國際處境頗為艱困之情形下,駐外人員更是需要把全部的時間精力,投入與駐在國的政府官員、國會議員、學界及民間團體的交流上,以期鞏固外交關係。 但是,以筆者長期的觀察,我國多數駐外單位的資源,卻都是消耗在「內交」上:對國內官員、民代、政黨幹部的接送機與招待服務,以及和當地僑社的應酬往來上。 誠然,國內重要官員出國訪問以及協調僑社共同戮力於拓展外交關係,本是駐外單位的重要工作項目之一,惟現今普遍的狀況,卻是許多民代與政黨幹部的私人行程,也要求駐外人員全程接送,僑社的支持國內政黨的非外交事務,也要求駐外單位資源支持。 更有甚者,在國民黨統治時代,不但駐外人員必須加入國民黨,升遷調動更以是否辦好「內交」為主要依據。這些「內交」事務的沉重負擔,使得駐外單位根本無法專心去發展與駐在國的外交關係,也難怪我國在外交戰場上常常耳不聰目不明,更遑論要有積極的突破。 以筆者長期與駐外人員互動的經驗,駐外人員不是不知著重「內交」事務的弊病,可是完全無能為力。因若辦不好送往迎來的「內交」事務,則會在國內受到嚴厲批評,不僅駐外單位的預算會被刁難,個人的前程也會受阻。在此情形下,程建人駐美這幾年來極力減少「內交」事務、將駐外單位的資源轉投注於外交的努力,就值得喝采,而這無疑也是近來我國與美國的外交關係能獲得實質提升的重要關鍵。 其實,程建人在堅持行政中立與減少「內交」事務下,仍由其夫人向連方瑀獻花,實在已經彰顯他顧念與連戰個人的私誼。但他的做法顯然牴觸了國民黨舊官僚以黨與個人為重的思維,這就使得他必然要受到國民黨就官僚的抵制與批判。 如果像程建人這樣的外交戰將都要因「內交不力」而受苛責,那就不得不令人對我國外交的前景感到悲觀了。(張秀珍/僑選立委) (2003.11.04)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