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不是主要競爭優勢條件


/游典(波士頓)


 台灣一個朋友告訴我說:台灣地小人多、沒資源;中國地大、資源豐富。到中國投資發展是對的,政府應該好好輔導照顧台商。至於李登輝,一個卸任的總統,還出來組黨搞台獨,甚至說李登輝也貪污也奸詐……這些語言毫無疑問是台灣統媒教育出來的典型產物,尤其一個非常忙碌的中小企業家,實在沒時間去分辯與選擇。

 百多台的電視,不是全民來開講、就是全民來亂講;不是樂透就是大家樂;不是鋼管猛男,就是廟堂算命神棍的天堂;不是殺人放火就是政黨惡鬥……天天在這充滿惡質的資訊爆炸時空背景,其認知與價值觀被扭曲是可以理解,當然沒被影響也難。尤其在泛籃集團媒體排山倒海的操作下,人民陷入高亢的大中國民族情結與敵我不分、國家認同和稀泥的深淵,造成全民的損失。

 不過,像這種錯亂觀念的語言,到底有幾分道理在,我們應費些神,把它分析說明:

 美國:土地~跟中國差不多 人口~2億7000萬

 3分之2平原,可耕地3分之2;地下資源礦產石油豐富又保留沒開採,水源足足有餘,其他更不用提了。

 周恩來以前說:我們偉大的中國25年可以趕上美國;50年可以超過美國。且看他的大話應驗多少?

 中國:土地~960萬平方公里 人口~13億(其實有14億多)

 5分之1平原強,江北江南平均每年一次耕,全中國可耕之地其實只有百分之13強;地下資源,不管金銀銅鐵早已挖得光光,連老祖先的墳墓寶贓都被挖光;雖然西部有些石油,但只是小兒科,對14億人來講是無濟於事;水源方面,大陸內地很多地方只能一星期洗一次澡,還有更嚴重缺水就不用提了。

 台灣:土地~36000平方公里 人口~2300萬

 3分之1平原強,南北平均每年兩次耕強。水資源比中國多出很多;地下資源也是沒有,除了花蓮大理石;台灣四面環海,海產資源更豐富很多。

 從以上數字把它計算,可知台灣比中國更有天然資源。

 小學老師教我們:中國有五千年優秀歷史文化,地大物博。從以上數字事實印證我們長期被奴化教育的觀念認知,至今乃轉不過來,哀哉!

 其實,一個開發進步的國家,不再靠它自己國內的土地大,資源豐富,如日本、瑞士、新加波、……乃在於人的素質:已有的育成水準、進行式的創意文化、新世代轉型中領先且有潛在競爭優勢的高科技人才多少、有優秀領導經營管理能力和市場掌控行銷特殊能力的外交人才是多少、進展中的產業是否有持續在創新中、全民的積極創業精神如何、勞動力能力的配合度水準文化如何;有優質的人當然更須有完美的法規制度配合、尤其政府能緊密細緻提出高效能且可以執行的政策、智慧產權的獎勵與維護之法律清楚明確並有效執行;不斷地調整改善投資條件與環境、如保險制度合理完善、適度的租稅優惠、有效率統籌調配營運管道使其降低成本;產業週邊有完善設施、使人居住方便安全舒適、交通方便、醫院學校公園市場圖書館、育樂場所…都充足容易、嚴格環保執行力,適合人居住的環境;如果政府決策經過專業細膩規劃出正確方向與目標,並配合積極高度的執行力,能進而做到帶領什麼?纾困什麼?補貼什麼?那更好。屆時什麼堅強競爭力、什麼無限量生命力、都將來臨。

 十七、八世紀的理性人本主義與十八、九世紀的啟蒙運動──誰只要有好土地和資源就佔優勢,二十世紀的資本主義──誰有資本就佔優勢,廿一世紀初已進入資訊電腦主義──知識經濟,台灣的兩兆雙星是一例、bill gates微軟是也……所以,土地天然資源已不再是這一世紀的重心。

 台灣的產業已在轉型提昇中,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乃是中國望塵莫及,1999年超過500億台幣企業家有7家,今年6月統計已超過23家。僅管景氣底靡,失業率高昇,總產額乃有增長。傳統產業用的人較多,都跑過去了,中低業者生存不下去。致使失業率高升,普遍大眾荷包縮水,少數政府經驗不過,舊勢力官僚又扯後腿,政府沒提出良策配套疏困,致使人民怨聲載道。

 總之,台灣人千不該萬不該到中國投資,不幸的,是泛藍政客與統媒長期配合操作之下,加上對方低工資,廠地和租稅的優惠,政府無力把關,沖破台商心防,造成中國熱,加工業一過去,週邊行業,不喜歡過去的也得過去,之後不可收拾的局面,就是今天的結果。

(2003.10.21)

 (http://www.southnews.com.tw)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