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幾千年,中國,都是一個以『天命為畏,祖宗是法,人言不恤』的因循老舊社會。在歷史上,能夠改革政經制度成功的史實,即使不是孤例,也是極為罕有。正所謂,革命難,改革更難,古今中外皆然。胡服騎射的趙雍,就是中國歷史上,遍地蒼茫中的奇葩。
分晉之後,趙國也算是個強國,但漸漸衰落。等到趙雍年少即位時,已不復榮景。趙雍是趙國的第六位國君,不敢與五國共同稱王不說,且數度敗於秦、齊,又常常遭東胡、林胡等少數民族入侵,國勢日蹙。經過許多艱難,擺脫公子成及諸多大臣,對「胡服」的華夷之辯的桎梏,一切歸於勝利的最高目標之後,公元前三○七年,趙雍頒布「胡服令」,展開一連串的改革。
首先,是朝廷上下,從國君到臣子,從將軍到士兵,都脫去袖長、領寬、開襠的長袍,改穿胡人的窄袖、短衣、封襠的胡服;其次,是學習騎射技巧,建立騎兵;再者,是花費近十年的時間,兼併中山國及林胡,修建從邯鄲直達游牧區的商道──「代道」,用趙國盛產的絲綢衣料、金屬工具和器皿等,易取匈奴便宜的馬匹,此,不但建立一枝雄視寰宇的騎兵軍隊,並且徹底改變,以步兵跟戰車列陣的中原戰爭型態。
此後,北破林胡、樓煩,把國界向北推進三百公里。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成就一時之雄的霸業。
前些日子,當「公投即文革」事件,枝葉蔓生,鋪天蓋地的時候,林佳龍這廂開記者會,公布行政院會的完整錄音帶;馬英九那廂發表「我看到台商從大陸回來說:怎麼台灣還在搞文革,就是這樣覺得啊!」指責「被斷章取義」、「要求道歉」,弩來鎗往的隔空駁火,令人目不暇給,好不熱鬧。
這時,有記者形容,這是「兩個帥哥的戰爭」。林佳龍,是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馬英九,是哈佛大學法學博士(不管他念幾年)。但是,馬英九大了林佳龍14歲。論外表,兩人毫不遜色(馬英九逐漸地中海);比經歷,馬市長略勝一籌;但是呢,輪番舌戰下來,藍綠陣營都認為,林佳龍是小兵立大功。這是胡服騎射的例子一。
最近,宋楚瑜的省府團隊,不時夸夸其談的,所謂的「執行力」,也受到嚴格的檢視。游院長指責宋楚瑜,「在省長任內的建設很多都『只做一半』,讓後來的行政院擦屁股」。游揆舉例說,「在花蓮玉長公路剪了兩次彩,卻只編1億元預算,和總工程預算23億元相差甚遠,根本完工不了」。預定四年完工,頭城到蘇澳台九線拓寬改善工程,延誤六年,至今尚未完工。另外,基隆河整治案部份,台北市已經做了,但台北縣部份,卻沒做;高雄市自來水水質不好,是因為高屏溪整治問題引起的,這些都是省政府要做的。面對游揆痛批宋楚瑜,在省長任內負債累累,黃義交質詢時很激動,但游揆馬上回答,「這可是連主席說的」「你質疑連戰嗎?」黃義交登時抓狂,胡言亂語。這是胡服騎射的例子二。
林佳龍,之所以能打贏下駟對上駟的戰役,靠的是因夷制夷的形象之爭,在外貌、學歷相當,且理直氣壯的條件下,完成馴馬的不可能任務;游揆折服巧言舌辯黃義交,憑藉的,不僅僅是連宋前分後合的矛盾,更是執政所掌握的行政權優勢。
臺灣人,四百年間,從未當家作主,即使現在阿扁上臺,也不是。就像趙國的趙雍一樣,只有不斷的,忍受外國勢力的侵凌。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建立臺灣的騎兵?什麼時候,我們可以開始構建,臺灣人防堵外敵的長城?
數月來,關於副總統的人選,各方多所角力,新潮流擁台北縣長蘇貞昌,福利國連線等謝派勢力,實推呂,卻暗推高雄市長謝長廷;更有諸多媒體人,強力操作呂秀蓮勝出;辜寬敏鄉親,為和諧,而薦蔡英文。當然,眾人皆為一時之選,誰也不服誰。但是,放大到歷史的軌跡來看,到底誰能為台灣建國加分,誰能促進臺灣人民的福祉?誰能胡服騎射而勝戰?
這是唯一的考慮。悖乎此,只是,為個人或派系的權位,計算?
殺!
胡服騎射,臺灣人,Are you ready?
(2003.10.11)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