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利傾向強烈的大遊行何時了?


/台灣日報


 

 本文為9月29日台灣日報社論,原題《為什麼台灣一再出現自利傾向強烈的大遊行?》

 全國教師會昨天發起「行動九二八‧為孩子出發」大遊行,約有萬餘名基層教師參與,訴求主題包括國小教師編制調為兩人、全面解決教師退休問題、減輕第一線基層教師工作負擔等等;台聯立法院黨團幹事長程振隆批評這是一場「自私的遊行」,另有多個家長團體也質疑教師節「淪為教師團體抗爭、爭權利的日子」,譴責發起遊行的全教會定位不清,是把教師、勞工「兩邊利益都想要的騎牆派」;對於部分立委、家長的批評,全教會澄清指出,老師們的遊行訴求也是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不了解家長團體為什麼指是「挑起對抗、打壓老師」。

 外界質疑全教會在教師節當天發起的遊行是「自私的遊行」,並且批評行政院公布的教師法施行細則,完全是全教會的「自肥方案」,我們認為,類似的批評恐有過於嚴厲之嫌,然而,近來包括台鐵工會、中華電信工會、反高學費的大學生遊行,以及昨天的基層教師遊行,確實是有或多或少的自利傾向,難以獲得社會大眾的普遍共鳴,故有質疑、批評遊行訴求正當性的非難聲浪出現,也是可以理解。

 昨天參與「行動九二八‧為孩子出發」大遊行的每一位基層教師,相信都知道「揠苗助長」的成語典故,惟若檢視全教會提出的多項遊行訴求,其實也多不乏「揠苗助長」之嫌,例如在攸關教師工作權、學生受教權的國小教師編制調為兩人、全面解決教師退休問題、減輕第一線基層教師工作負擔等議題上,其實在教育部與全教會之間已有共識,雙方的主要認知歧異點只在於實施的時間進程而已。

 教育部長黃榮村昨天公開回應全教會的遊行訴求時指出,教育部主張逐年增加國小教師編制,而不是一口氣劇增,否則勢必造成國庫負擔的困窘、教師超額的困境等等其他問題,而在解決教師退休問題,教育部已向行政院爭取3年300億元的預算,預計未來一年所有教師的退休問題都可以解決。

 至於在減輕第一線基層教師工作負擔方面,教育部也正研擬相關配套措施,都將有助於減輕教師兼任行政職務的工作負擔。然而,全教會卻要求「保障教師權益」的方案必須一步到位、即刻實施,未能同時考量客觀配合條件的成熟與否,也就難怪會有立委批評這是一場「自私的遊行」。

 家長團體之所以批評全教會發起的遊行是「爭權利」,其實也是社會觀感的某種程度投射;不容諱言,陳總統日前承諾在任內不取消軍公教18%的優惠存款,也不實施教師課稅,已然引起各界反應不一的評價,如今全教會又以「減輕第一線基層教師工作負擔」、「保障教師權益」為名而動員萬餘名教師走上街頭,卻又不見全教會針對中小學教材充斥過多八股古文、祭悼文類,以及比例偏高的大中華意識題材提出檢討或針砭,因此,昨天的基層教師大遊行招致外界質疑為傾向自利行為,可以說是其來有自。

 事實上,不獨是全教會發起的遊行沾染了自利傾向,學者們憂心近來的多項遊行活動也有類似問題,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戴寶村在日昨發表的論文指出,現在的學生運動多有自利傾向,對歷史文化、語文教育,或是生活環境等的關心程度,遠不及30、40年前的學生運動。

 戴寶村表示,如果大學生還有一點理想,就應該站出來支持台灣正名運動,像公投或是環保議題,也很少看到學生的身影,顯示學運在台灣「後繼無力」。至於國營事業的台鐵工會、中華電信工會最近發起的大遊行,自利傾向尤其強烈,甚至為了反對民營化而完全不顧消費大眾的公共權益,自我棄守服務業的天職角色。

 

 開放的民主社會當中,各個利益團體採取集會遊行的方式爭取自身權益,這是天經地義,然而,中小學教師畢竟不是利益團體或營利單位,因此,昨天的遊行受到外界質疑似有自利之嫌,這是全教會的執事幹部所當檢討反省,若是還把外界的質疑視之為「對抗、打壓老師」,不啻顯示了這場遊行的訴求正當性距離公眾的認可共鳴還有一段差距。

 (2003.09.29)

 (http://www.southnews.com.tw)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