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蔣經國統治台灣近40年,可是相較於其他的獨裁者,他的真實面貌很少被了解。在獨裁政治中,資訊被嚴格管制,最高統治者的真實面貌和人格特質幾乎完全無法得知。其負面的行為和缺點,更是難以顯露。 而由於獨裁者的權力來源缺乏民主的合法性,利用領袖崇拜的宣傳來創造政治支持乃成為獨裁政治的重要工作。在密集和精緻的宣傳之下,獨裁者的真正面貌和特質必然距離真實頗為遙遠。甚至獨裁者的日記,都是為了政治宣傳。由於蔣經國過去的追隨者目前都仍活躍於政壇,蔣經國的真實面目更可能受到掩飾。 從不閱讀嚴肅的作品 從目前已有的大量的回憶、傳記和蔣經國自己的文字記錄中,我們對蔣經國這個人獲得幾個印象。 我們獲得的第一個最顯著的印象是,和其他大多數的獨裁者一樣,蔣經國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非常平庸。民主政體所產生的政治領袖文化水平有高有低,可是,現代世界的獨裁政體幾乎沒有生產過像林肯、羅斯福、邱吉爾那種氣質的領袖。 一個人閱讀的書籍反映出他的文化和知識水平。蔣經國似乎是一個從不讀書的人,至少從不閱讀嚴肅的作品。蔣介石過世之後,他發表該年(1975)一整年的日記《難忘的一年》。這本日記顯示,他在這一整年中沒讀過一本書。 如果他有讀書的話,是不可能漏記的。因為該日記幾乎是鉅細靡遺,甚至有一則(9月25日)說,「滿身大汗,買了一大瓶汽水,一飲而盡,由此可知水對身體的重要了。」(此種小學生似的感言令人訝異其思想水平。)除了來台灣之前或許讀過古書王陽明之外,他似乎沒有閱讀當代較嚴肅的作品,無論是人文還是社會科學的著作。 他的一些言論和著作顯示,他最喜歡、最精讀的書是他父親推薦的傳教書籍《荒漠甘泉》。因此,雖然他的演講和文章喜歡引用別人的話,可是卻幾乎從來沒有引用過嚴肅的作品。他最常引用的還是《荒漠甘泉》以及他父親的著作和言論。 只引用領袖國父言論 最足以顯示蔣經國不讀書的,應是另外一本專門記載他每天閱讀記錄的《勝利之路》。這本書號稱是蔣經國「自己讀書的心得…每一天寫一篇」。蔣經國這一整年的閱讀記錄顯示,他在這一年間也同樣從沒有讀過任何一本嚴肅的著作。該書所有的引言幾乎全部來自「領袖」和「國父」所說的話。 除了自己不讀書外,更恐怖的是:在一則題目為「擇書精讀」的讀書記錄中,他寫道: 「書店裡成千上萬的書,並不是每本書都要讀的。我們只能選擇最需要最有用的書來看…那麼我們唸什麼書呢?國父和領袖的學問融貫中西,我們如果能將國父遺教領袖訓詞詳細閱讀,反覆研究,則一生足夠研究,儘夠應用了。」 只要閱讀國父遺教和領袖訓詞,一生就足夠用了!這是多麼恐怖的想法。幸好蔣經國並沒有利用他最高無上的權力強行推銷這個想法,幸好蔣經國的這本閱讀記錄沒有成為高中學生的必讀書籍,否則台灣的文化勢將停滯整個世代,國民的知識勢將更遠離文明社會最起碼的要求。 蔣經國這本閱讀記錄,除了只引用領袖和國父的言論之外,也有不少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可是這些故事都是以現代語文敘述,而且全都沒有註明出處。或許這是別人捉刀代寫的著作,而非蔣經國自己的閱讀記錄。 不過,即使是由別人捉刀,仍然反映出蔣經國的文化水平,或至少反映出整個統治核心的文化水平。如果蔣經國是一個有閱讀習慣的人,他必然會在這樣的宣傳品中要求他的捉刀者列入他喜歡的書籍以和國民分享。可是不論是《難忘的一年》或是《勝利之路》,都沒有任何這樣的紀錄。 平庸領導『物以類聚』 在一篇少見給予蔣經國較為「平衡」評價的文章中,一位政治觀察家也提到了統治圈素質的低落。作者的解釋是,「大樹旁邊長不出樹來,強人旁邊也產不了有擔當的幹才。」我卻比較傾向於接受「物以類聚說」。 領導者的強勢權威和作風固然會影響團隊成員的決策能力和團隊的決策風格,可是,決策能力和文化素質基本上是不相干的。我不相信一個平庸的領導者可以長期吸引卓越的追隨者。最基本的原因是:平庸的領導者缺乏正確判斷追隨者素質的能力。我也不相信,一個卓越的領導者可以長期忍受平庸的追隨者。 蔣經國身邊人物的諸多回憶,不論是跟隨者、護衛、還是政治伙伴,都同樣不曾記載蔣經國喜歡哪些作品,甚至沒有提到他曾經閱讀過哪些嚴肅著作。 例如克萊恩的《我所知道的蔣經國》一書。克萊恩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駐台辦事處主任。由於職務的關係,和蔣經國有過數年的親密交往。他的妻子則是蔣經國的英文家教。克萊恩和蔣經國不但常因為公務接觸,餘暇也經常玩在一起,飲酒作樂。雙方的關係長達30年。 如果蔣經國因為隨從和跟隨者缺乏文化素養而不和他們提及他閱讀的嚴肅著作,對克萊恩應該沒有這樣的考慮。可是,克萊恩不但從沒提到蔣經國閱讀的作品,也不曾提及在他和蔣經國長達4年的頻繁接觸以及後來20多年的偶爾接觸中,蔣經國曾經說出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話和見解。 處理私人情感極冷酷 蔣經國另一個個性上的特徵是冷酷。有一位法國記者曾經問過密特朗,政治領袖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密特朗的回答只有一個字:「漠然」(indifference)。密特朗的想法和甘地有些類似。甘地認為政治人物不應該有親密的朋友,否則會影響政治判斷。 政治領袖為了應付隨時在變化中的政治情勢,或許必須對朋友、同志、和敵人保持超然,甚至漠然。可是,在私人感情上,蔣經國的漠然顯得幾近冷酷。他和章亞若以及章孝慈兄弟的關係,似乎就是這項個性的表現。 章亞若到底如何死亡,一直眾說紛紜。根據當時蔣經國在贛南的舊部漆高儒的說法,當章亞若以「蔣夫人」的名義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後,蔣經國的手下認為,為了蔣經國的政治前途,必須將之加以除去。執行這項任務的是蔣經國留俄的同學,特務黃中美。而蔣經國的反應呢?「蔣經國先生對這位戴墨鏡的人顯然很不滿意。」蔣經國對手下謀害一個無辜的女人、而且是鍾愛的情人的反應,居然只是「很不滿意」而已。 章亞若之死疑雲難解 黃中美執行私刑之前,其他手下提醒他此等大事必須三思,黃居然回答,「我會負責。」這些跡象讓我們很難相信這件謀殺案不是出自蔣經國的授意或同意。 章亞若死後,蔣經國一生中從來沒有單獨接見過他的兩個親生兒子。在媒體受嚴厲控制、白色恐怖氣氛瀰漫的整整40年間,和兒子見面而不洩漏消息並非難事。然而,蔣經國從來沒有這樣做。他和親生子女的關係實在有異於常人。 當獨裁者因權力而逐漸遠離人性純真的時候,卻同時也對別人的熾烈人性懷著深沉的妒恨。和許多獨裁者一樣,蔣經國也喜歡對被他壓迫的人施予個人恩惠。這種行為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我傾向於認為,這種施恩行為其實是為了屈辱反對者,而其動機則是上述的妒恨心理。 例如殷海光過世後,他太太的出國申請一直不被核准,甚至有特務到她家勸她打消出國的意念。後來在雷震的指點下,殷太太寫信給蔣經國向他求情,才終於獲准出國。雷震以他在統治核心中多年的經驗告訴她,「你要出國,你一定要親自寫一封信給蔣經國。國民黨的作法就是這樣,希望你求他。你求他,他再放你,這樣他就很有面子。」雷震的解釋是統治者要「面子」。 另外一種可能的解釋則是:統治者要反對者以實際的行為明白承認,誰才是真正有權力的人,誰才是真正的主人。 搶顧正秋不擇手段 蔣經國對章亞若的方式,表現出他個性上的冷漠,同時也顯示他對法律的態度。很多例子都顯示蔣經國並不是一個尊重法律和人權的政治人物。 他的侍衛提到,總統府一位科長因為生活和行事風格都為蔣經國所不喜,不知何事觸怒蔣經國,竟莫名其妙地被警備總部關了半年。 另一個為當時政壇眾所周知的例子是,曾任台灣省政府財政廳長的任顯群,因為娶了蔣經國追求的平劇名餞顧正秋而為蔣所報復,以「參加叛亂組織」為名將任逮捕入獄。顧正秋的回憶錄對這件事的敘述非常曖昧不明:結婚之前友人勸告他們,為了任的政治前途必須慎重考慮;結婚時,雖然顧正秋交往的對象俱為當時在朝的權貴(如徐柏園、周至柔、張道藩、黃杰、王叔銘、雷震等),仍然不敢公開舉行婚禮;然後是任顯群在獄中,以平劇戲碼《審頭刺湯》為暗語,要顧正秋學習劇中女主角雪豔,於成婚之夜刺殺為了搶奪女人而陷害忠良的湯勤。 這些線索留給讀者太多的疑惑:何人有這樣大的權勢,不但將廣交權貴的顧正秋逼得連結婚都不敢公開,甚至讓這對夫婦不惜考慮在床上刺殺惡人以殉情的「慘烈結局」?如果對一般人可以如此不顧法律、不尊重人權,對挑戰其統治權威的反對者,他會採取何種行動也就不難預料了。(摘自「回憶蔣經國、懷念蔣經國」論文) (2003.09.25)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