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之前,不需要先「獨」嗎?


/海兒


 

 台灣的獨、統議題隨著這次獨派九月六日的「台灣正名大遊行」,以及統派在隔天九月七日的「保護中華民國大遊行」,再次對決而進入了另一波的高峰,如果單單從這兩場遊行所參與的人數來看,究竟何者才是「台灣的主流民意」早已不言可喻。

 因此,當中國政府聲稱:「台灣正名運動違反台灣主流民意」時,未免也就給人一種蜀犬吠日的觀感,有趣的,是中國這樣的說法很湊巧的與蔣孝勇的遺孀蔣方智怡在九月七日時說:「誰說中華民國不是一個國家,誰就對不起兩千三百萬人民,因此,絕對不能使世界各國認為台灣正名是台灣人民的主流民意。」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不由得產生一種「蔣經國的兒媳婦和中共隔海唱和」的感覺。

 然而,更有趣的,是蔣方智怡隨後又說:「中華民國就是落實在台澎金馬,是由國父孫中山先生與許多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亞洲第一個民主自由國家,從西元1911年就成立,這是歷史的事實。」(資料來源),稍對台灣近年政治發展有所留心的人都會發現,這樣的一個說法,根本就是李登輝前總統在1999年所提出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的翻版!

 特別是她那一句「中華民國就是落實在台澎金馬」的說法,根本就是與李登輝前總統在今年四月十三日參加台灣正名運動募款餐會時,對當年自己為什麼要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論」解釋說,是為了要讓「中國國民黨本土化」、「中華民國實在化」,讓1949年從大陸來的人能夠在台灣有安生立命的地方的說法,是完全一模一樣的!(資料來源

 而就在這兩場眾所矚目的遊行雙雙結束後,連戰在中國國民黨第十六屆中央評議委員會中也提出了所謂的「勾繪國家發展大戰略」,聲稱要「確保臺灣的主體性、臺灣的尊嚴、國家的和平與國家的發展」(資料來源),讓人不由得要懷疑自己的耳朵是否有毛病──怎麼連戰與國民黨也搞起台獨來了?蓋真正能夠讓台灣在國際上有主體性與尊嚴的,那就是只有把台灣變成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捨此之外,在國際上根本不可能讓台灣具有主體地位、有尊嚴可言,因為在國際上真正能夠和人家平起平坐的,只有主權國家而已,那這若不是台獨的話要不然是什麼?

 不管是在李登輝前總統的「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如來佛手掌心翻不出來的蔣方智怡,還是一邊高喊「一個中國原則」、一邊卻不知不覺的走上台獨路線的連戰,其實都顯示出統派目前一個進退維谷的困境──想和中國談「統」卻不願失去主體性,面對台灣獨立訴求的主張又想拿「統」來當擋箭牌,最後落了個「想統統不了,想獨又獨不成」,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徒留世人投機取巧、見風轉舵的惡劣印象。

 台灣統派目前對未來台灣前途的發展比較具體的說詞是:「和平解決,對等談判,消弭兩岸差異,走向民主統一」,但是,我們必須提出的一個疑問是:「統派要如何才能讓台灣與中國對等?」

 過去統派曾經提出「一國兩府」、「一國兩區」、「一國兩個政治實體」....等等五花八門的說詞,但在我看來那都是毫無意義的耍嘴皮子遊戲而已。因為,在「一個中國」之下,人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被世界各主要的多數國家承認為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那它又何必承認你和它是對等的?如此一來,即使是統派自己喃喃自語說「一國兩府」、「一國兩區」、「一國兩個政治實體」....,在國際上看來,還是一個合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在招降你「中華民國」這個叛亂團體罷了,試問:這有何對等可言?

 如果參照目前國際上已經成功透過對等談判和平統一的例子,那也只有東、西德的例子而已,試問:東、西德是一個還是兩個國家?也因此,統派要主張對等談判統一的話,那也得讓台灣先獨立不可,否則哪有對等可言?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不需要我多說明吧?

 是故,我們不禁要問一問口口聲聲說著要統一的台灣統派,在「統」之前,難道不需要先「獨」嗎?

 

 (2003.09.08)

 (http://www.southnews.com.tw)

最近更新目錄

snews100熱門話題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