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世界盃足球賽,法國被擋在十六強門外,而打進十六強的日本隊教練卻是法國籍的特魯西亞,我們很少見到法國人因為法國足球員出走去日本教球而驚慌失措,他們一方面檢討,一方面向前看為未來的球賽努力,並為法國教練能帶領日本隊打入十六強而感到驕傲。 反觀台灣,只不過幾個台灣棒球選手去中國教球了,就開始緊張了,想盡辦法要他們回來,好像他們去中國教球就是叛徒,就會讓台灣棒球被中國幹掉,中國隊都還沒打贏台灣隊,台灣人就先「唱衰」台灣棒球了。 法國人清楚的認知自己是法國人,即使球打輸日本也不會因此而有被日本吸納、統一的危機,沒有法國人會搞不清楚法國人與日本人的國家認同分別,他們這種自信,並非覺得自己高於日本,而是一種身而為法國人的天生自信,因此見到法國教練帶領日本隊取得好成績,也同感光榮;這就是一個成熟國民的表現,這是國民基本價值,法國人、德國人、美國人、越南人、日本人、韓國人皆然。 反觀台灣,從早期國民黨的「中國」教育,導致台灣人民搞不清楚自己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國籍觀念全部混在一起;現在教科書雖然開放由民間自由編撰,在國家認同方面,依舊模糊不清,本國的歷史也多以中原政權思考的歷史為主,而不是從台灣六千年原住民史或是四百年漢人墾殖史講起。台灣人,仍然搞不清楚自己是誰,心中的根就像浮萍一樣,漂浮不定。再加上中國在國際上對台灣的打壓,致使台灣人更沒有信心,看到台灣棒球選手去中國教球,就陷入被中國「運動統戰」的陰影。 其實,只要台灣人深植自我認同擁抱台灣自信,讓台灣棒球繼續蓬勃發展,讓台灣的漢人先民冒險墾荒精神與原住民山林之子精神在棒球發芽,哪怕台灣球員去中國教球,去日本、美國、歐洲教球,都是台灣的驕傲。 看看台灣人最關心的「拼經濟」吧,與日本、美國等其他先進國家相較,台灣的對中國投資與對外投資的比例過高,依賴中國過深,未做好風險分配。不是台商比較笨,不是台商連基本「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籠子裡」的道理都不懂,部份原因乃是台灣人迷信「同文同種」,認為台灣人憑藉此優勢大舉入侵中國便可以在中國賺到最多錢,卻忽略了,其實外商公司往往只有高層是外國人,實際與基層工廠勞工接觸的還是當地人擔任的中下層主管,根本不需要高層去跟他們說話溝通,「同文」只是一種迷信。而且去過中國的人都知道,各地語言千奇百怪,大家都說「普通話」,但大家的口音卻都不普通。 讓台灣人失去判斷能力,連「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尤其不要放在制度不明、資訊不公開的「破籃子」,這種基本從商道理都忽略了。其實,缺乏台灣認同與自信仍是一個重要因素。 日本人、韓國人、美國人、新加坡人,是立足本國、放眼全球,因此很自然的會有全球觀,他們的根深植本國,而枝葉則向全球邁進,有些枝葉長到中國、有些到越南、有些到印尼、馬來西亞....等等。而台灣人,缺乏自我認同,沒有根,台灣從小被教導「我是台灣的中國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許多台灣人的潛意識裡面仍然被「中國觀」左右,他們在台灣成功了,就有「回饋祖國」的意識作祟,「我以台灣為根,接著就要發展到中國,乃至於世界」,不知不覺的把雞蛋都先丟到中國去,一夕之間可能跟著破藍子全部破卵,還想要癡人說夢發展到全世界。 這時,日本人、韓國人的方向卻是「我以本國為根,接著就要發展到全世界」,真正的全球佈局。 我們推動台灣認同,推動本土教育,讓台灣人有根,並非泛藍立委說的,會帶台灣走向鎖國,要台灣人違背國際趨勢,相反的,唯有台灣人真切的認知到自己的台灣印紀,才能夠真正的全球佈局,而不會犧牲在中國漩渦而不自知。 要讓台灣人的自我認同真正紮根,除了教育以及媒體的改造以外,台灣正名當是最重要的。 1949年,蔣跑路政權硬扣「中華民國」國號在台灣以後,台灣就種下了妾身不明的命運了,當我們的國號還是用1911年中國舊政權選用的國號,國旗、國歌還是用中國舊政權選用的國旗、國歌(台灣當時並非中國的一部分),這樣時空錯置,把Republic of 「China」戴在頭上,要人民能夠認清自己並非中國人(Citizen of PRC,拿中國籍的人),當然不容易。 改國號、國旗、國歌不是什麼強人所難,更不是滔天大罪,法國歷史上從第一共和到第五共和,國號已多次改變,「中華民國在中國」時代也於1928年改過國旗、1937年改過國歌;而並非立國基於中原的台灣人民,要把國號正名為台灣,把所有代表國家的象徵都去除「中原政權思考」,這當然天經地義。 然而,許多人礙於中國的打壓,害怕台灣正名會因此帶台灣走上戰爭之途,這也情有可原;在中國的壓力之下,台灣正名的路可能常有迂迴,但害怕戰爭的台灣人民們,在中國政府無法打壓的你的內心深處,是否願意面對自己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中國國籍人)的身分?你是否抱著期待像日本人、韓國人、法國人、德國人、美國人一樣,用自己實體的名字Taiwan在世界發光發熱?而不是用China的名字? 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壓力之下,雖然有各種困境,也許隨時會有生命的危險,但是在他們的心中有個堅定不摧的巴勒斯坦自我認同信念,但是台灣人,你願意面對自己嗎?在國際間我們要受中國政府打壓,常有妥協;在國內卻還「台人自輕」,要被泛藍政營罵我們這種真正面對自己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身分的人民「意識形態作祟」、「挑撥族群關係」。難道我們在國際間被中國文攻武嚇,在國內還要被自己人口誅筆伐?連在國內都不能推動國民認同我們是台灣人的身分,推動我們不是中國人的身分?我們母親的名「台灣」,真的有這麼丟臉?這麼可憎? 台灣人往往在面對中國打壓的時候,都勇敢的對中國說,我們不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要捍衛主權獨立的台灣;但是當國內部份政客打壓母親的名「台灣」,或硬要我們戴上「中國人」的帽子,要台灣不知不覺成為中國的一部分的時候,你不敢或根本不知道該不該很驕傲的說出「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嗎? 探索這些陪伴你成長數十年的人事物,你的家人、朋友、同學,乃至於山河自然景觀,滋養你成為畫家、音樂家、電腦工程師、媒體工作者…等各行各業的生命力與環境,在「中華民國」這個僅僅五十年的外皮之下,數千年前原住民喊她Tayon、Taiwan(大員、台安、大灣),一脈相承數百年來寫做漢字「台灣」,這就是我們母親的名字,這就是你生而為人 生而為台灣人的地方,緊抓住自己的根,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在世界的定位。唯有深刻地體認到所謂的「台灣」、「台灣人」、「台灣精神」,我們的成就、我們的存在、我們的未來才更為踏實。 有人可能會問,台灣正名、認同台灣、找到自己的根 能夠解決台灣經濟、環保等所有的問題嗎?答案也許是否定的,但是這種身而為人的問題卻是最深層、最根本的問題,這種生而為台灣人的精神根著,不該被拼經濟的「金錢物質觀」給沖刷消逝,或是在「全球化」的思維下被忽略;反而更應該在這個時候讓身而為台灣人的精神引領我們在全球中披荊斬棘,踏實的前進。 是的,披荊斬棘,踏實的前進,這就是我們漢系祖先流亡渡海來台的開墾精神,這就是我們原系祖先在山林中與大自然共存的冒險精神。(本為原刊於閃靈樂團官方網站) (2003.08.25)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