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夫人吳淑珍的「外交突破」之旅,在「以故宮文物買入場卷」噪音聲中落幕。好好的文化交流活動,結果反對黨展開砲轟,扁嫂人還在歐洲,就被自己島內人的流彈擊中,原本的美事一樁,頓時蒙上陰影。
明年總統大選迫在眉睫,連宋唯恐扁政府「外交突破」奏效,搶了風采,在選民心中加分,因此忙不迭發動攻擊。第一夫人低姿態出訪之際遭內外夾擊,引發島內「相煎何太急?」的錯愕,宋楚瑜此舉引起社會大眾普遍不滿,恐怕是弄巧成拙了。再說,捫心自問,如果連宋執政,難道不會作出「以故宮文物買入場卷」決定?
而梵諦岡屬歐洲唯一正式邦交國,更成眾矢之的,當駐外大使責任重大可想而知,最後扁嫂此行雖差強人意,但不堪長期「期待愈高失望愈大」壓力的戴瑞明,竟萌生倦意,辭職以明志。試想,如果連奔走多年的國際巨星級人物如達賴喇嘛,都無法推動西藏獨立,何況是籌碼愈來愈少的台灣?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強權政治下,多數國家為討好北京,犧牲臺灣成為唯一選擇。
一開始,「故宮」兩字就引起爭議,顧名思義令人立刻聯想到彼岸「故宮」(但又不能擅自改成福爾摩沙博物館),留給中共大作文章的空間,瞭解兩岸外交競爭的德國媒體以「古文明寶物屬於全人類共有,重點是必須交到珍惜它的人手中」來淡化爭端,德國主辦展覽的單位,對於台灣、大陸複雜的政治對立,不堪其擾之餘表示無法理解:「你們為什麼不能把焦點放在展覽上?一定要扯上政治?」
是的,為什麼一定要扯上政治?不是台灣居心不良,陰謀陽謀總離不開「突破」,實在是外交籌碼太少,逼不得已,只好搭「故宮文物展」便車,順便「突破」,如此一來,大家心照不宣,反而讓德方更加防範戒備,「突破」也就非常有限。
對一個弱者來說,要贏過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只能憑藉智慧和堅韌的意志,但是,情勢顯然愈來愈困難,尤其,自從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楚河漢界」、「勢不兩立」的時代崩潰,再加上隨著大陸經濟實力增強,在開發中國家已有龍頭老大架勢,台灣「凱子外交」的功效逐漸失靈,因為中共已經有能力「買回」台灣邦交國,「兩蚌相爭,漁翁得利」(聖多美與馬其頓等國便是非常明顯的例子)下,不僅金錢外交競賽成為令人厭惡的遊戲,也徒然讓兩國尊嚴掃地。
即使台灣不甘坐以待斃,努力在夾縫中求生存,尋求「突破」、爭名號,卻經常頭破血流,斂羽而歸,愈突愈破,到最後,更打擊尊嚴、自信心。此外,這種「薛西弗斯」精神,除了明知硬碰硬,換來自取其辱的悲慘下場,背後似乎還有發揮悲情訴求的選票效應期待,若果真如此,代價未免太大。
台灣有句俚語,默不作聲努力苦幹的「吃三碗公」,與其一天到晚玩這「你死我活的零和賽局」遊戲,彼此互挖對方牆角,倒不如作這「吃三碗公」的人,專心致力實質關係,參與國際經貿組織,在人權、民主與自由市場經濟蔚為人類文明發展主流之際,台灣還是有生存空間,應該朝這方向努力,最重要的是,錢、力氣應該花在刀口上,不該忘記,台灣還有更迫切的失業、經濟、環保等問題尚待解決。(張筱雲寄自慕尼黑城郊) (2003.08.13)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