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朋友通知,2003年7月29日晚上在僑教中心又有一支高水準的管樂團要來休士頓訪問演出。還是老話一句,住在休士頓可以常常享受台灣進步文化的交流,是我們的福氣。
沒想到在開演的前幾天,收到同鄉的電子文件,表示此團指揮在洛杉磯表演時有措詞不當的言語。引起了很多同鄉的關切。並且在當天演奏前做了一個適當的抗議活動。大概這位指揮接到了信息,在休士頓的演奏會上澄清了誤會,而且也沒有重蹈在洛杉磯的情況,音樂會總算在正常的演奏下舉行。
師大管樂隊有百年的歷史,又是在全國比賽中,十年來都得到第一名,成績輝煌。此次受德州管樂協會的邀請,交流台美文化,順道來休士頓。讓我們又享受一次免費招待欣賞音樂會。從娛樂方面的價值是非常成功。但是從音樂與文化交流的影響上,似乎有改進的必要。
音樂會足足慢了三十分鐘,主持人或是指揮沒有說半句對不起的話。相信在台灣開音樂會也不會如此。浪費觀眾的時間,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
所有的選曲中,沒有半首是與美國或德州有關的音樂。其中奏一首墨西哥味道的Taquela,這位指揮是否仍幻想著德州仍屬於墨西哥?
指揮在全場中又演奏、又演講,每個曲子作太多的介紹,好像以為觀眾的程度低,聽不懂他深奧的演奏,又要觀眾欣賞他的高深伎倆。
一般音樂團體演奏,都是團員準備好,指揮進場,觀眾拍手,然後開始演奏。這位指揮心血來潮,讓團員開始演奏,然後姍姍來遲的跳上指揮台。在演奏全部結束後,由當地的支持者向指揮團長獻花,這是彼此尊重,這位指揮卻在演奏歌曲當中,要他的幾位女團員來向他獻花,法國音樂學院會教出這種學生?
在整個節目中,也沒有一首是台灣民謠或是台灣作曲家的改編曲。他只演奏已過時鄧麗君流行歌曲。我尊重指揮選曲的權力,但是讓一些思鄉的僑胞無法享受鄉土之情,這是音樂家殘酷的私心。
從這位指揮選曲的心態,可以看出外省人第二代不想融入台灣本土文化的抗拒。「綠島小夜曲」是他能夠與台灣文化交流的底線。從他指揮的格調可以感受到他本人對本土音樂的排擠。令人痛心的,他卻是台灣最高培養師資大學的老師,卻仍無法釐清意識形態的界限。希望台灣有關當局能夠看出危機的存在,從心靈改進族群的和諧,消弭無形的對立。 (2003.08.12)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