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立委張俊宏突然發難,透過媒體高分貝向黨中央∮陳水扁開炮,當然會引起媒體的注目。大選迫在眉睫,民進黨人批判民進黨自然具有殺傷力,若而是所謂「大老」,更見力道,不引發注目也難。
張俊宏之怒,有批判有質疑,可以分而觀之,也應分而論之。先說張俊宏不滿之由來,在於「從過去到現在,他提出諸多言論,黨內反應冷淡,一直有孤掌難鳴的感覺」;張俊宏的「自供」如此,可見不是無端而至。不過,這一部分屬於民進黨的黨內政治,外人很難批評,也沒有置喙的空間。
張俊宏說花蓮敗選後,民進黨內沒有深刻檢討,無疑向下沉淪。民進黨有沒有檢討,以及是不是不夠深刻,我們不知。果而,民進黨確實應當面壁思過。2000年民進黨成為執政黨,歷經多次選戰,有贏有輸,民進黨有沒有逐一檢討?黨員自有權力說話,民進黨黨中央也當然應察納雅言,做出回應。
不過,張俊宏認為陳總統提出的「一邊一國」了無新意,以此為大選主軸,只會輸不會贏;絕對是可以討論的議題。因為如何打這場選戰以及提出什麼訴求才能使自己站在主流價值的一邊,自是勝負之幾。
張俊宏反對「一邊一國」之說,陳總統明顯沒有接受,馬上表示:「一邊一國立場,絕無讓步空間」,這不但是昭告天下,當然也是回應張俊宏的提議。
真正的問題是,「一邊一國」能不能為民進黨贏得大選?這個議題有沒有吸引力?構不構成綠營的「利多」與藍營的「利空」?
先說「一邊一國」是不是陳腔濫調?當然不是,張俊宏之所以有此誤判,是因為「一邊一國」在各種民調中都有極高支持度,這表示主流民意的成形。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提出「兩國論」,不但引發國內兩極意見,美國也不樂見,所以「撤退」。但陳總統提出「一邊一國」,泛藍先是「反對」,後則「沈默」,原因不難索解,這表示「一邊一國」已佔到上風,這是民進黨執政不得了的成就,絕對可入史。
再按泛藍大選拈出的口號:「台灣領先、繁榮再現」,前句偷取李登輝前總統之言,後句要把主軸放在經濟,可見不敢再襲用「一中」;可見「一邊一國」正是泛藍罩門。
台灣綠藍的最大分野厥在「一邊一國」與「一中」之分。張俊宏不談「一邊一國」,無異是替國親解套,偷笑的當然是連宋,是國親。 (2003.08.12) (http://www.southnews.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