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3日是蔣經國逝世15週年,中國國民黨不但在中山堂舉辦紀念音樂會、舉辦「經國先生居家生活影像特展」,甚至在鬧區以拉丁搖滾音樂舞蹈的方式向年輕人訴求,但是這一切到底在表彰蔣經國的什麼德行或事蹟呢?訊息並不明確。好巧不巧的是,台北市崇德街的六張犁公墓內,為追思五○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而興建的紀念公園,正好在1月11日啟用,台北市長馬英九一方面在這裡主持落成啟用儀式,一方面忙著去國民黨的追思會發表對蔣經國的懷念感言,他如果不感到尷尬,那真是得了精神分裂的毛病。
1949年5月20日台灣實施戒嚴,其後配套法令包括懲治叛亂條例、檢肅匪諜條例、出版物管制辦法、非常時期人民團體法等等,構成層層控制的緊密體系;1950年蔣介石任命蔣經國為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依蘇聯方式建立軍中政工幹部制度;1954年當局以國安局作為各情治單位的最高統轄機關,蔣經國雖然只掛名副局長,但實際當家作主的就是他。
特務統治的本質必然導致濫捕濫殺,依照藍博洲先生的非正式統計,國民黨政權從一九五○年開始的五年內,在台灣至少殺害四、五千人,此次六張犁公墓所紀念的冤魂就是這時期製造出來的。根據陶涵(JayTaylor)的《蔣經國傳》記載,美國方面對國民黨的恐怖統治亦不以為然,1953年秋天蔣經國訪美的時候,國務卿杜勒斯兩度向蔣經國提起「聽說將軍在處理安全事務時有點粗暴」,希望蔣氏能斟酌採納「不會侵犯基本人權」的方法。
也許有人認為為了反共抗俄的更高價值,對內實施高壓統治乃不得不然,問題是一個政權若拋棄了民主、自由、人權,也就失去反共抗俄的正當性,《自由中國》半月刊一再提醒這個道理,最後在1960年也被蔣氏父子下了重手。
除非社會人心對自由人權之難得易失保持警覺,對加害者與被害者的界線清楚明瞭,否則難以避免悲劇重演;中國國民黨迄今無法客觀評價蔣經國,充分顯示它尚未走出歷史陰影,尚未趕上時代潮流。(陳儀深/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台灣北社副社長)2003.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