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教會羅馬字定為台灣語文


/戴正德


高市議會黑金風波

 首頁 政治修理站

 台灣鄉土語言的教學根據監委的調查,推行不力,成效不彰。為甚麼呢?因為我們沒有一個統一的音標。為什麼到今天教育部還不願去公佈一個台灣語言的拼音系統?沒有文字的語言一定走向滅亡。台灣語言並非沒有文字,只是我們不願去擁抱它,肯定它而已。

 早在一百多年前,台灣羅馬字就存在,而且到今天還有上萬的人會使用,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已有很多的文獻、字典與創作,而且國際間教育台灣語言的大學也都以它為研究教學的根本,比方說哈佛大學、加州大學、夏威夷大學、德國的大學…,連蘇聯亦然,我們為什麼還在台灣的文字外徘徊不定?

 說起來也很可憐,除了教育部沒有毅力決心外,台語界的人士也在自相殘殺,每一個人都想發明一套,或以改進現有的台灣羅馬字為由,自行樹立一家,結果台灣拼音系統五花八門好不熱鬧,害死台灣語言文化!

 世界上沒有一個完全無缺的語言文字,德文有之,英文也是一樣。為何以台語專家自居的人要修改一個已流行多年而且又有歷史文獻的教會羅馬字?我們能否摒棄己見,為發展台灣往後的文化大道同心齊力向前,並請教育部立即宣佈台灣羅馬字(即教會羅馬字)為台灣標準的文字系統?此拼音系統也能應用在客語及原住民語,甚至國語中,何樂不為呢?

 民進黨上台之後,我們曾確信又期待台灣意識與語言將有起死回生的機會,但三年過去了,台灣意識與語言卻只是每況愈下,連我們的監委也對鄉土語文的教育感到憂心。難道當初標榜台灣精神的民進黨已改變肯定台灣的初衷了嗎?雖然阿扁曾喊過「一邊一國」的口號,但口號歸口號,政策歸政策,台灣還是在中華民國的圈圈裡不死不活。

 台灣語言的危機已不言也喻,鐵的事實並不因阿扁三不五時才說的台灣話,所能掩飾的。要拯救台灣語言,一定要有決心與毅力,但我們卻缺乏了這個能使台灣意識與語言起死回生的要素。年青的一代也幾乎沒有說台語的環境,我們民進黨的官員不是大都以說華語為主嗎?現在跟國民黨時代一樣,有太多的口號,卻沒有實際行動。

 台灣長老教會是台灣羅馬字的第一使用者,對台灣語言文化的保存,貢獻甚鉅,但對台灣羅馬字的推廣卻沒有積極在遊說,反而是非教徒在倡導。希望台灣長老教會再繼續為台灣的語言貢獻經驗,並一起為拯救台灣文化樹立台灣精神,再接再勵!

 有人擔心台灣教的語言太多了,這實在低估了我們小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筆者小孩生長在加拿大,在雙語環境裡成長,又得在家學習台灣話。但他們沒有被同時學習多種語言而產生混亂,如今不但台灣話對應如流(只是有美國腔),英語、法語也都嚇嚇叫。我們不必為孩子學太多語言而擔心,我們最怕的,是我們缺少了毅力與決心。

 台灣的多語社會,可以地區來決定學習哪種鄉土語言,住在客家莊,雖然是福佬人,就學客語吧!住台南的原住民,就學福佬話吧!住哪裡就尊重當地之母語傳承,應是一個可以考慮的原則。在家裡,就應說母語。華語在國小學習就綽綽有餘了。

 再則稱台灣語言為鄉土語言本就是錯誤,如台灣語言是鄉土語言那麼華語豈不是外來語嗎?台灣語言就是台灣語言,請不要自我矮化。希望政府拿出誠意,把中華民國台灣化,不要把台灣中華民國化。(戴正德/中山醫學大學教授、中社及台教會會員)

最近更新目錄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