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台灣日報12月13日社論,原題為「扁政府面對親中媒體的戕害應該改弦易轍了!」。
支持阿扁總統改革立場的政論刊物、電腦網際網路的網友們,近來在檢討北高市長的選舉結果時,紛紛認為扁政府執政以來的媒體政策「軟綿綿」、「霧茫茫」,面對立場親中的媒體蓄意歪曲攻訐,幾乎沒有招架之力,平常又對這些媒體示好拉攏、卑屈恭維,導致親中媒體「軟土深耕」的氣燄坐大,誤導閱聽大眾對於扁政府的負面形象認知,間接抵銷了民間對於阿扁總統改革作為的支持能量。
政論雜誌、網友們對扁政府媒體政策的批評諫言,其實也在點出了馬英九得以高票連任台北市長的詭異之處,不少台北市民對於馬英九究竟有什麼市政建設的傲人成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透過媒體對馬英九的正面形象塑造,及對李應元選情的冷處理報導手法,馬英九依然能夠輕易獲得選民青睞的印象分數,扁政府的媒體政策如果再不改弦易轍,任由親中媒體的坐大欺凌,阿扁總統的連任之途確實堪憂。
陳水扁以捍衛言論自由的人權律師身分從政,當選總統以來的媒體政策走向,確實也是貫徹了百分百的新聞自由,然而遺憾的是,為數不少的媒體並未隨著政黨輪替的民主化改革浪潮,而以公正的、專業的言論表現來回應陳總統對新聞自由的尊重,反之是恣意扮演所謂的「製造業」、「加工業」乃至「修理業」,對民進黨政府的評論報導充斥著尖酸的譬喻、嘲諷的口吻,且對認同台灣、忠於國家的本土化改革政策,親中媒體的評述字裡行間瀰漫著懷疑、虛無的氣息,逕對扁政府的整體施政作為、台灣優先的本土化政改工程,展開徹底的全盤否定;根據《天下》雜誌的國情調查報告顯示,國會以及媒體連續兩年蟬聯社會主要亂源,某個角度來看,親中媒體就是唯恐台灣不亂,突顯阿扁總統的治國無能。
事實上,扁政府尚未完全認清親中媒體對台灣的負面影響程度;倘若不是心態可議的媒體推波助瀾、興風作浪,泛藍陣營的在野立委如何敢在公眾的監督底下,變本加厲的惡形惡狀干擾、杯葛政黨輪替的扁政府推動新政?手段可鄙的媒體既不談專業的公信力,更不在乎對台灣認同的叛離,公然製造荒誕不經、危言聳聽的政治八卦,且以混浠台灣認同、鬆搖國家效忠的曖昧報導,唱和中國政府對台的統戰論調,並對扁政府醜化打壓得一塌糊塗,箇中的負面影響嚴重程度是比看得到的還更嚴重。
扁政府又是如何回應親中媒體的心態可議、手段可鄙?證諸經驗事實,扁政府的媒體政策恰正是「軟綿綿」、「霧茫茫」而無力道、立場可言。我們雖不完全認為扁政府對於親中媒體「示好拉攏」、「卑屈恭維」,但是忍氣吞聲、敢怒不敢言卻是普遍的現象;扁政府的相關首長除了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陸委會主委蔡英文之外,還有哪位敢予當面駁斥親中媒體的不實報導、惡意扭曲?政府的改革政策受到在野立委的阻撓、少數媒體的歪曲時,扁政府並未相對做到直接訴諸人民的文宣體系動員;又當在野政黨、親中媒體假借似是而非的詭譎言論,混浠社會視聽、誤導人民的判斷之時,扁政府也未能在第一時間要求與在野政黨辯論釋疑,或是及時透過公正的、專業的媒體管道向民眾澄清說明。
尤其甚者,扁政府似乎存在一個矛盾的心態,以為公正的、專業的本土派媒體,光喝白開水就能打飽嗝,故在宣傳政府形象、政務事項的廣告資源分配上,絕大多數優先考慮刊登於親中媒體,任由公正的、專業的本土派媒體自生自滅,長久以來,心態可議、手段可鄙的親中媒體一方面透過特殊管道取得來源可疑的資金,另一方面又有來自於扁政府以示親善的廣告敦睦費,統派媒體自然愈來愈囂張,根本不把產自於本土草根的扁政府放在眼裡。
我們認為,扁政府自然應該遵守相關法令的規範,不可直接或間接投資或經營媒體,但是必須調整現有的「軟綿綿」、「霧茫茫」媒體政策,對於媒體不實扭曲的惡性作為,應以不卑不亢、據理力爭的主動積極態度反駁之,必要時就該訴諸司法解決,堅持到底才能贏得尊重。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2.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