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參與本議題討論
懶得長篇論述,只說重點。以下是根據我所知的資訊及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把重點整理出來。
一、華航空服員罷工是否合理?
華航空服員勞動條件不比早期國民黨權貴後代去佔位子的時期,現在基層員工不少是從民間應徵,薪水也愈來愈低,勤務愈來愈重,幾十年前的薪水還比現在高,休息時間也比現在多得多。
總之 現在的空服員工作很辛苦,薪水並沒有比一般人高多少。爭取更好的待遇是合理的。(當然這部分各行各業的也很多,不止空服員)但其實罷工可以不需發生。這跟華航前主管的擺爛有很大的關係。
二、其他的勞工也仿效?
是否支持依情形而定。罷工該否支持是看其合不合理,比如一些爆肝低薪的醫護人員等,他們如果站出來我也支持。
台灣勞工問題存在已久,改善勞工待遇,是綠營支持者也是新政府長期以來的態度。
有些國營事業的貴族員工(多是國民黨的)待遇已經比一般勞工好,工作也不特別辛苦,卻要想作亂爭取更多待遇,恐怕不能獲得廣泛支持。
多數私人企業勞工薪資仍然是由市場機制決定,政府無法干預。政府只能從一些法規方面著手。新政府目前提高了法定加班工資的規定及周休二日改為一例一休。
三、工資過高是否影響經濟?
其他先進國家都傻了?舉華航為例,如果因為這樣的調升就會經營困難的話,這只是證明其高層腐敗,經營不善,把獲利完全建立在壓榨勞工而已,因華航空服員待遇並不比歐美先進國家好。真正該整頓的是國民黨安插在各公家機關裏面為數眾多的高薪肥貓及貪腐造成的虧損。
員工待遇好了,其消費也會增加,有助於經濟。財團剝削了勞工,政府課不到稅,錢無法流入民間,財團不斷從台灣把錢匯到海外或投入於加強壟斷及剝削的機制。薪水是少數能讓財團把錢重新流入社會大眾的手段。錢必須重新注入社會循環,經濟才有活水。消費增加了,才能夠帶動投資。國民黨的經濟政策以讓台灣人受其上層結構控制為著眼點。薪水過低人才被國外挖走,國內消費不振。
中小商號怎麼辦?如果勞工待遇普遍提升,那麼消費也會提升,因此,不見得生意就不好做。需要勞動力的東西價格可能上漲,形成一個新的行情,由於現在多數商品都是機器大量生產,很多民生必須品不會大漲,總的來說,勞工的收入將變好。
如果低薪經濟會好,那麼一些落後國家經濟早該好了。
四、反對黨的杯葛
國民黨趁機作亂,搧動一些其掌控的國營事業及各工商總會、工會等出來做亂給新政府找麻煩。媒體及網路也有很多言論不斷在誤導民眾攻擊新政府。比如台電也說要罷工,新政府應研擬好應對之策。
新政府如果要給勞工好處時,也不要跟那些國民黨控制的工會領袖談,而直接跟勞工談。這些國民黨控制的工會領袖,過去都是幫資方擺平勞工,現在卻找新政府麻煩。
五、新政府的態度
依情理法辦事。該支持的就支持,不該妥協就不妥協。有故意作亂或擺爛的國營事業主管應咎責。
那些大老闆,敢跟共產黨或國民黨廢話嗎?不敢,因為整你的手段多得很。
國民黨60年黨國體制,盤根錯節,掌控整個社會上層結構,改革路遙迢,除了綠營必須長期執政,多數人也要有充份的認知。面對藍營的杯葛、民間的議論,新政府在許多方面必須思考更好的應對方法才行。
六、問題的重點
如果改變不能讓多數人受益,那麼有什麼用。因此,改變的結果須是能讓多數人受益。
新政府也會有做錯的時候,但做錯可以改,重點在於是否有正確的心態。從這點來看,國民黨是沒有希望的。從司法到經濟,我認為都是轉型正義的一部分。
七、最後,遇到的困難
改變應從有共識處著手。還沒有弄清楚或人民還不了解的就先不要妄動,而要輿論先行。
當一些意見領袖或知識份子提出來,形成多數共識或期望時,順勢而為。
社會並不只是由理性推動,而是由感性推動,感性有其深層因素,須先弄清楚。
國民黨違背人民期待,對於一些大眾希望的事情,就不需跟國民黨在那邊吵,新政府需清楚認知,回應社會期待。
無論新政府怎麼做,都會有雜音,因此,認清什麼是符合多數人的期待,而不要受那些少數人找碴者或偏激者的雜音誤導。
●姚嘉文:不要被「台灣民政府」騙了!
http://www.southnews.com.tw/web-tv/00/0037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