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與國族專題政治修理站首頁

兩甲子的回顧與省思


/戴寶村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小的」與1895年》

http://shop.southnews.com.tw/product_info.php/products_id/1153



 一八九四年的甲午戰爭及後續的《馬關條約》,台灣成為日本領土,這是台灣歷史大事。

 就亞洲史的視野,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的一大勝利,從而膨脹其殖民帝國的性格。

 清帝國在西方衝擊下進行的船堅砲利自強運動,還是敗在它藐視鄙視的日本手上。

 台灣則是告別清(中)國被推向近代化、日本化的道路,而當中國再領有台灣後,台灣竟成為中國創傷式的民族主義下「失敗者的報復」對象,陷入再殖民的處境。

 兩甲子前的戰爭與條約,清帝國割讓邊隅台灣,以力保起家之地的遼東滿洲,在台官紳被迫倡設民主國力圖轉圜,然清國及國際間並未給予奧援,民眾亦不知民主國為何物?清國昧於國際知識,無法妥善處理戰後締約該履行之事務,清兵轉變為亂兵,又妖魔化新政權日本,更讓民眾陷入無名的恐慌。

 日領前期的台人抗日,是面對新統治者的無知與恐懼,所付諸的自發式保家護土行動,欠缺全島性共同體的觀念,或民族革命性質,相當程度是延續前清時代的抗官民變,仍屬原始性叛亂色彩居多,這種無知與無力,難以改變當時的命運。

 台灣在《馬關條約》之後經歷日本五十年的殖民統治,台灣人長期進行武抗到文抗,儘管規模、性質有別,成果亦有限,但從中可看到那種追求「不被管的自由」長存在社會底蘊,成為殖民近代化、文明化下台灣人自治的追求。

 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政府從軍事佔領台灣,轉化為「光復」台灣,一九四九年之後更成為流亡政府的據點。在那關鍵的年代,台灣人也是同樣的無知與無力跟隨戰後脫殖民的潮流,決定台灣自主的命運。

 當今台灣尚未完全擺脫中國國民黨長期的掌控,卻又不幸面臨霸權中國的崛起與進逼,台灣的自由化、民主化已足足經歷一個世代,但是,當台灣人再度面對關鍵的歷史時刻,是否有自覺的見識與自決的意志,迎戰另一次的大變局?

 在兩甲子後的當下,台灣在以聯中制台並欲促成台灣統一於中國的中國國民黨的統治下,其領導人馬英九未經人民與國會同意,即與中國密談許多損及主權的協議,甚至已經表明要與中國簽訂和平協議,完成終極統一,而其握有權力的來源,則是大多數人民的投票授權,台灣人是在並非不知不覺的狀態下,可能即將要面對另外一次殖民統治者的轉換,對照當時台灣人採取的行動,或許可以為今天的台灣提供一點回顧與省思,我們應該用手中所掌握的權利,竭盡所能地主宰我們自己的命運。

 (戴寶村/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本文節錄自《「小的」與1895年》一書的導言)

 

201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