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與國族專題政治修理站首頁

第三勢力崛起?年輕族群主導選局?


/綜合報導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這次台北市選舉出現的「柯文哲現象」,除了翻轉市長選舉結果,似乎代表藍綠以外的公民力量已經成熟。同時,年輕族群的投票率遠高於過去平均六成左右的投票率,超過七成。

 台灣智庫國會政策中心委託趨勢民意調查公司進行的調查顯示,將近六成四(63.9%)民眾表示未來會考慮支持兩大黨以外的候選人,不考慮的民眾則有二成(20.0%)。

 台灣智庫民調小組召集人徐永明分析,泛藍群眾是否消失與第三勢力是否崛起都有待觀察。

 徐永明說,柯文哲現象固然使人民對獨立候選人有所想像,但觀察此次選舉,可以發現在民進黨提出候選人的縣市,獨立候選人便沒有角逐的空間。

 他說,一般地方上的獨立候選人,多具有地方派系家族的背景,但其影響力這次選舉中可以看出,已逐漸消散,在國民兩黨競爭下難獲生存空間。換言之,柯文哲現象會否延續,將取決於民進黨有無推出候選人,這是兩相矛盾的現象。

 徐永明說,這次調查結果許多資料過去他們沒有看過,舉例而言,台中市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大量教育程度高的青年與中年族群支持民進黨候選人的現象。因此,藍綠版圖是否仍存在,還是泛藍選民已經離去?這是未來必須研究的議題。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黃偉峰特別關注九合一選舉中的兩個議題:投票率與年輕族群的投票行為。

 黃偉峰指出,像九合一選舉這樣的次級選舉,選民有較高投下「抗議票」的傾向,年輕族群的投「抗議票」傾向又更高。而這次民進黨在各縣市的得票率,大約是2012年總統大選時,民進黨在各縣市的得票率再加上10%,可謂「一致的轉換」(uniform swing)。

 黃偉峰說,進一步比較投票率可以發現,在這次選舉中,泛藍支持者的投票率低於泛綠支持者5%,新黨支持者的投票率低於國民黨支持者10%。換言之,深藍族群投票率低,出來投票者其中又有許多將票投給無黨籍,甚至是民進黨籍候選人。此一現象需要解釋,有可能是因為民心反馬的緣故。

 他說,至於年輕族群的投票行為,本次選舉中,年輕族群的投票率遠高於過去平均六成左右的投票率,20-29歲族群的投票率為七成四(74%)、30-39歲族群則為七成八(78.2%),可能是造成本次選舉翻盤的重要因素。

 他強調,年輕族群已用選票清楚表達特定意見,且顯現出強烈的抗議性質。與各年齡層平均相較,年輕族群對於馬總統的表現更加失望,也更願意支持民進黨候選人,且比其它族群更加認為這次選舉結果對於台灣民主、兩岸關係與經濟發展的影響是正面的。

 

2014.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