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赤藍權貴」藉藍綠鬥爭掩飾民族矛盾


劉重義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台灣社會的「藍、綠」對立意識,自2000年本土的民進黨贏得執政權後,謝啟大等赤藍權貴開始蘊釀「泛藍」團結。2001年9月,中國黨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撤銷李登輝的黨籍,連帶引發較支持本土優先的台灣人黨員出走,從此,確立以赤藍人為首的中國黨為「泛藍」陣營核心。

 2001年底的「立法委員」選舉使民進黨成為「立法院」最大黨,但赤藍人控制的中國黨、親民黨加上新黨仍佔多數,更給予「泛藍」團結注入誘因和壓力。「藍綠對決」的政治形勢終於在2002年的北高市長選舉,被兩個競爭陣營及媒體激烈地喧嚷。

 各種跡象顯示,中共在擬定、促成「藍綠鬥爭」的態勢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民進黨自然成為「泛綠」核心,社會充斥以「藍綠鬥爭」為主軸的選舉思維,偏離台灣社會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從此失去正確的民族鬥爭方向。

 中國的蔣介石政權在戰後奉盟軍統帥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之命,代表同盟國接受在台灣的日軍的投降,蔣介石派他的心腹陳儀帶著國民黨軍隊進駐台灣,他們違逆國際法而片面將台灣人的國籍改為「中華民國」國籍,大肆掠奪台灣社會的公共資源,強取民間的私有資產,摧殘台灣的進步文明,弄得物價飆漲、社會秩序崩潰,引爆了1947年的二二八革命。

 野蠻的蔣介石父子則仿傚納粹在波蘭及蘇共在波羅的海三國的殘暴手段,借機屠殺20,000台灣社會菁英,以破壞既有的社會結構與運作,方便日後對台灣進一步的操作與控制。

 1949年,蔣介石及其中國黨黨羽被逐出中國,逃到台灣之後,非法自行恢復「總統」職位「復行視事」。他們藉口維護「中華民國」法統,把跟著逃出的原國會代表變成終身職加以籠絡,更實施戒嚴法和勘亂條例,以法西斯式的獨裁特務統治,壓制、剝奪台 灣人的政治權力和基本人權。

 跟來的所謂「外省人」佔當時台灣人口約15%,幾乎壟斷所有統治體系與公營事業等的高階地位和機會,他們公然立法或假借行政命令,執行民族差別政策,剝削台灣人的財產與機會來優惠「外省人」,提昇他們的政經、社會地位,造就「高級外省人」意象,一方面是合理化「赤藍權貴」的統治地位,另一方面是要博取「外省人」的忠誠。

 吳祥輝引述資料指出:台灣直到1988年,黨政軍媒各界的高階主管之 中,「外省籍」仍是一面倒,佔有率仍在65%到93%之間。

 然而,流亡台灣的「中華民國」統治集團究竟已失去母國的後援,隨 他們來台灣而能夠接受進步文明的「外省人」,逐漸唾棄獨裁、民 族壓迫等落伍的思維,轉而認同台灣、願意和台灣人平等生活,導致統治集團的控制逐漸分化、衰弱。

 尤其,「中華民國」又相當依賴美國的保護來存活,而美國社會以支持自由、民主與人權價值為主流,因此,隨著台灣社會的演進和台灣獨立運動在國際社會的宣傳,蔣介石父子不得不調整權力階層的族群結構,逐漸起用樣板「吹台青」偽裝「民主櫥窗」,以安撫台灣人的不滿和美國政府的指責。

 過去赤裸裸的民族壓迫不得不以模糊貼紙遮掩,事實上,若以台灣人和「赤藍人」的人口比例為參考基準,檢視政策上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的族群比例,則其民族壓迫的本質就無所遁形。

 目前在台灣自我認定的「外省人」佔7.1%,而「赤藍人」不及5%,職業上他們大多集中在軍公教及過去的中國黨事業和公營事業。18%的荒謬利率、軍公教人員的優惠、榮民的高額補助、中國黨黨職計為公職等政策,即使某些台灣人也伴隨得利,但是,人數上和人口比例完全脫節;可見,那是「赤藍權貴」刻意制訂的民族差別政策。「赤藍權貴」到今天繼續堅持享受過去蔣介石暴力集團為他們包攬的優惠利益。

 台灣人「總統」的主政,揭開了台灣主體意識的成長和社會自由化。「赤藍權貴」自知難以強烈逆轉此潮流,為了掩飾其外來、少數欺壓、剝削台灣人的族群特質,他們把「泛綠」框為支持台灣獨立的社會族群,把「泛藍」框為支持「中華民國」體制的族群。

 根據《遠見雜誌》於2011年4月,對台灣民眾「統獨立場」所做的民調結果:主張維持現狀者佔53.5%、台灣獨立佔27%、與中國合併佔7.5%。至於民眾的「終極統獨觀」則為:贊成台灣終極獨立的49.3%,不贊成的佔34.7%;贊成終極與中國合併的佔15.7%,不贊成的高達69.6%。

 這樣的框法,使台灣人陣營從95%降到介於27%與49%之間的「泛綠」,而赤藍勢力從不到5%躍升為將近35%與54%之間的「泛藍」。

 不管「泛綠」或「泛藍」,其實都是台灣人佔絕大多數。「赤藍權貴」顯然在中共的指導下,活學活用敵我鬥爭的基本原則,不僅分化台灣人,還成功地拉攏一半打擊另一半。使整個台灣社會過去十年消耗在他們設計的「藍綠鬥爭」,把赤藍權貴的民族壓迫隱藏在社會內鬥的烽火煙霧中。

 而台灣民族運動最大勢力的民進黨,為了爭取「藍綠的中間」選票,竟採取模糊台獨意識的策略,更削弱了台獨運動的力量。

 整個問題的根源在於,被赤藍化的台灣社會菁英沒有挺身堅持台灣民 
族主義,無法緊緊抓住台灣社會的主要矛盾,很容易就隨著敵人的指揮棒亂舞。

 「分化敵人,孤立一小撮主要敵人,全力打擊主要敵人,如此循環不 己,直到瓦解、消滅敵對勢力,」這絕不是很難記住的敵我鬥爭大原則。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