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台灣奇蹟是台灣人創造的


/劉重義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今天(四月二十五日)去參加一個 「全球科技高峰論壇」,馬英九被請去講話,全程用英語,又鬧了國際笑話。

 如果我沒有聽錯,他向來自各國重要的科技決策人士或學者吹牛說,要把台灣在研發經費的投資提昇到GDP的8%(編按:總統府在當天發布的簡略新聞稿,修正為「政府也會以每年8-10%的投資預算成長繼續支持研發部門」),還特別強調這樣子「一定會擠壓到其他經費,但是非做不可。」

 坐在我旁邊的一位著名台美人學者,悄悄地罵:「臭彈!亂講!」後來上台的馬來西亞代表,不敢相信自己耳朵地稱讚:「哇!這麼好!」

 全世界研發經費佔GDP比例最高的是以色列,約4.7%,再來是日本、芬蘭、瑞典、韓國等,約3.5%上下,台灣目前投資約2.7%,陳水扁時代設定希望能達到3%。馬英九大概把每年經費的成長率8%錯當做總研發經費的GDP比例,亂講一場。

 談話中,馬英九和其他赤藍權貴(編按:赤藍是取「China」的發音,依作者過去的說明,是指與紅色中國合流的中國黨流亡集團)一樣,總是把戰後的台灣說成是:「缺乏科技基礎,教育落後」,然後向在場國際人士吹噓中國黨是如何有能力「無中生有」創造台灣奇蹟。

 赤藍權貴來自遙遙落後的中國社會,對台灣早已先進的科技基礎假裝不瞭解,好自我膨風攬功。

 事實上,台灣早在1909年,台灣總督府就成立「中央研究所」,每年經費相當於現值610萬美元的投資,到1921年每年經費已超過1,000萬美元,研究重點是農業、林業、工業和醫療。

 台灣的小學義務教育從1896年就開始了,並且包括數學、語文、音樂等西式課程。到1944年,全台灣已有944所小學,兒童就學率高達71.3%,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高等教育方面,那時已有台北帝國大學(台大)、台南工學院(成大)和師大前身等。這些科技基礎研發和教育環境使台灣從1930年代就是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的進步社會。而且台灣在1935年已經有能力辦了世界博覽會。

 台灣人能夠在貪瀆、無能的赤藍殖民統治下,在經濟發展方面掙扎出人頭地,靠的是勤奮而且有現代化思維的人民,以及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打下的現代化社會基礎。咱不應再容忍赤藍權貴繼續欺騙世人。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