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台灣人的戰略目標


 分享 Windows LiveGoogle pluk


 一個政治領導人除了有先天性的領袖魅力外,最基本的檢驗特質就是面對逆境始終堅持一個正確戰略思維,若沒有戰略思維與戰略規劃,絕不可能達到所追求的戰略目的;這是判斷的大前題。

 有戰略思維才有能力去作戰略規劃,根據戰略規劃去設定幾項戰術目標,運用策略去結合所有資源和能量對專制政權進行交戰,用盡一切可致勝的戰術戰法來達成屈服敵人的意志和行為。

 交戰的形式再分為議會路線與群眾路線,甚至於人民武裝革命路線。到底那一種最有效、最恰當,就須經由審慎周詳的戰略判斷和可行性分析。

 體制內選舉是一種方式而已,選贏了歡喜慶功和政治分位分贓,能否推翻體制、建立新國家,基本上我個人是不相信;老話一句,舉重選手永遠舉不了他自己,體制選出來的總統一樣推翻不了總統自己。

 要應證這點爭論很容易,只要去問敵對KMT主席就會有正確答案。選舉是KMT制定的規範,體制是KMT由中國帶來的黨產。難就難在這些。選舉跳脫不出體制的鐵籠,中國憲法和法制司法就是鐵索。DPP天王那一位敢說不尊重司法。這就是當下答案。尊重司法又如何能推翻中華民國流亡政府?

 戰略目的是台獨建國,規劃的有效方法就是住民自決與人民革命,達到這目的的先決條件只有兩項,就是台灣意識和建國意志。反而不是靠選舉,選舉只能當中短期戰術目標。

 DPP選上ROC總統最多也只能當中期戰術目標,還不到戰略目標層次。完成台灣制憲和更改國名國號國旗國歌才是中期戰略目標。直到台灣進入聯合國才完成戰略目的。當下還在低階戰術層次博鬥而已。

 策略規劃上,台灣人如何提高台灣意識,如何凝聚建國意志,此方面可在教育上、生活上、文化上、抗爭上、選戰上....等等方式掌握台灣主軸。那麼,非暴力抗爭方面就要加強民眾組織訓練演習,根據當下政府政策,擬定抗爭目標,以民兵實際能力從事抗爭、不合作、干預....等手段來和流亡政權交戰,從屢次成功抗爭中累積建國共識和能量。

 要打擊壓迫體制,就要不停的行動。再好的戰略規劃若不採取戰術行動和發動戰役來貫徹始終,也是徒然。一篇政黨主席元旦文告、一篇網路貼文都只是政治空談,行動才是硬道理。聽其言、觀其行、驗其效,成王敗寇一翻兩瞪眼。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革命官民總數不到四千人,而當時中國總人口超過四億。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