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久很久以前,謊言和真實在河邊洗澡。
謊言先洗好,穿了真實的衣服走。真實卻不肯穿謊言的衣服。
後來,人們的眼裡,只有穿著真實衣服的謊言,卻很難接受赤裸裸的真實。」(摘自網路)
今天有這麼一則新聞報導:
「坊間合成的高貴假食材充斥,消費者常被業者『吃到飽』廣告誤導,彰化檢方組成『民生專案』,由檢察官喬裝食客暗訪蒐證,首波鎖定假干貝、鮑魚,果真查獲五名業者『魚目混珠」』依詐欺罪送辦。
被查獲使用假干貝、鮑魚的五名業者,包括知名火鍋連鎖店及拉麵業者;檢方查出,五家業者都是向中市一家食品加工廠,購買魷魚和柔魚(一種魚漿)加點干貝、鮑魚萃取物,合成為『日式干貝』,再打出『X百元干貝、鮑魚吃到飽』低價促銷。」
「吃到飽」是大家都很喜愛的選擇,從高級飯店的午餐,到路邊火鍋店,從國內到國外,「食べ放題」、「All You can Eat」都是便宜又大碗的選擇。這次爆出所謂「假食材」的新聞,其實相信消費者不但不驚訝,恐怕還會覺得檢調和媒體真是大驚小怪、後知後覺。
店家和工廠互推責任,店家說是因為工廠出產的產品取名為「干貝」,所以,責任不在店家。工廠則大聲喊冤,說在產品標示上已經充分說明為合成製品,並無存心欺騙。於是,英明睿智的檢察官,便以「詐欺罪」將業者起訴。
然而,消費者真的全然不知情嗎?付出「199、299、399」等低價,想要吃到干貝、鮑魚等昂貴食材,當然是天方夜譚。消費者之所以從不質疑,是因為這些食材的名實不符,早已是可以接受的一種集體共識。換句話說,大多數消費者並不冤枉,這只是在工廠、店家、消費者三方所共同默許的情況下,產生的交易行為。
像這樣心知肚明、樂於「自我欺騙」的消費模式,其實早已到處充斥。購買名牌的仿冒品,把合成皮說成類皮革,購買餐旅優待券,使用時卻處處設限,這些商業行為都是如此。
在台灣的選舉也不例外。選舉前大開「吃到飽」的芭樂票,選後告訴你是「廉價假食材」、甚至根本不兌現也沒關係;四年前開的支票和拍的競選廣告,和四年後競選連任幾無差別。平日不肯體察民意,行政效率奇差,選舉到了才猛灑納稅人的錢辦活動、放煙火,難道選民卻仍然執迷不悟,繼續甘心受騙嗎?
「假食材,吃到飽」的揭發,其實只是另一種「國王的新衣」正義的虛假呈現。檢察官縱使天真的戳破假象而將店家起訴,但若消費者自甘被欺騙而卻不以為欺騙,並且社會整體也默許這種作假,那真正該檢討的,是人民面對真實的勇氣。
有一個寓言故事──「木匠造屋」,是這樣說的:
「有個木匠準備離職,他告訴老闆,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老闆捨不得他的好工人走,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座房子,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都看得出來,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所以,從打地基、選材、塗料、灌漿一律偷工減料,只求快快完工了事。
房子建好的那一天,老闆把大門的鑰匙遞給他。
老闆很嚴肅的對他說:『這是你的房子』,老闆深深的凝視著他:『也是我送給你的禮物。』
木匠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幫自己建造房屋,他還敢任意敷衍、倉促行事嗎?
現在,他得住在這幢自己雙手所建造的房屋裏,承擔自己粗製濫造的後果!」
幾十年來,台灣人住在自己用雙手建造的房屋中,忍受著自己的顢頇與愚昧所帶來的後果。這座房屋拆了又建、建了又拆,但有許多人民卻永遠學不乖,仍然用選票購買廉價的承諾,明明知道自己咀嚼著假食材,卻還要津津樂道,自以為是撿到便宜的大餐。
你是聰明的老闆?還是愚昧的木匠?總之,別再進駐外表以彩繪裝飾、塗脂抹粉、內在卻搖搖欲墜、偷工減料的危樓,別再相信謊言說一百遍,就可以變為真實。
但願,你我都擁有識人之明的智慧,分辨真假的能力,千萬別再成為心甘情願、自欺欺人的共犯。否則,一切苦果,將由自己承擔。
http://www.southnews.com.tw | 2010.11.0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