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修理站首頁

通緝犯變回銀行家的關鍵13天


綜合報導

 

 辜仲諒因辜家要購併兆豐金,涉入不法交易疑雲,由一位貴族銀行家變成通緝犯,但是,後來卻能由通緝犯變回銀行家,其中完全是檢方與辜家密商的結果,「靠著作證扁家收賄」所換來的。

 台灣媒體揭露了其中的一部份內情,包括:負責前往日本密商的是越方如檢察官、雙方達成三個交換條件。對於密商過程、為什麼會達成三條件、過程中的盤算與轉折,則多數諱莫如深或語焉不詳,《商業週刊》第1097期以「關鍵十三天」為封面故事,獨家做了詳細描述。

 《商業週刊》指出,十月二十日,辜仲諒的叔叔、台泥董事長辜成允主動向特偵組坦承,在龍潭購地案中,他送了四億元「佣金」給扁家,而把案子轉介紹給他的就是辜仲諒。辜仲諒與吳淑珍特助蔡銘哲說好,他只是依約依購地進度分批執行匯錢。

 報導說,辜成允開的第一槍,不但把整個辜家兩房與扁家的政商關係,一次全部攤開,而且龍潭案,一連串的矛頭轉向辜仲諒。

 報導說,十月二十四日,檢方出手。在特偵組大動作搜索中信、開發金、元大三大金控後,主動約談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當特偵組一路攤開各種匯款及龍潭購地案的紀錄,據轉述,當辜濂松聽到、看到這麼多東西,臉色大變,有好幾分鐘說不出話來。

 特偵組就是在這個時候打出「企業自首可以免刑」,意即如果去日兩年的辜仲諒此時願意回來,而且對各界最關注的扁家受賄及海外洗錢等案有所貢獻的話,或許可以讓通緝不得歸的辜仲諒,反有脫身的機會。報導說,就是這場密談,埋下辜仲諒回台的伏筆,而有之後的「辜仲諒返台關鍵十三天」。

 「關鍵十三天」一文此時導入精采的正題指出,十一月十一日,前總統陳水扁因多案涉嫌收賄及貪污,被聲請羈押。這一天,當陳水扁聲押後被漏夜偵訊時,聲押庭破天荒開了十一個小時,直到十二日清晨七點多才裁決羈押。但主要的聲押檢察官中,越方如在凌晨四點鐘就悄悄退席,由朱朝亮頂替。

 在這麼重要的聲押過程中,越方如竟然先行退席?報導說,原來她是束裝前往日本,密訪的對象就是住在日本郊區,東京都世田谷區上野毛車站一帶的辜仲諒。越方如在東京停留兩天,往返辜仲諒日本住處四次。

 《商業週刊》說,收押陳水扁後,特偵組偵辦扁案的壓力,頓時也給了辜仲諒「解套通緝犯身分」的談判空間。

 報導說,代表辜仲諒談判成員,包括中信金法務長金延華、律師陳明及葉建廷。因為金延華之前的檢察官身分,讓他在這次特偵組的東京密會中扮演關鍵角色,此外,辜仲諒的律師陳明,也在台灣、日本兩邊穿梭,傳遞辜仲諒願意回台接受偵訊的意願。

 報導進一步指出,在上野毛的住宅中,辜仲諒提出回台自首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限制出境;第二、不上手銬;第三、不收押。至於交保金不管多少,他都沒有意見。

 《商業週刊》這篇文章引述知情人士的話指出,雙方最後達成三項默契協議:一不收押,二不限制出境,三是辜仲諒涉及的六案並陳,共同審理。雙方取得共識後,越方如即刻飛回台灣,布局關鍵人物辜仲諒的回台。

 文章指出,站在特偵組立場,確實面臨辦案的急迫壓力。所有目前偵查中的案子,就屬辜仲諒介紹辜成允與蔡銘哲交易的「龍潭購地弊案」,最有可能成為扁家入罪的關鍵。

 文章特別揭露,在特偵組偵辦的多起扁家弊案中,雖然查出資金流向,證明有錢流進蔡銘哲、吳景茂,甚至是吳淑珍、陳致中夫婦、陳幸妤戶頭,卻找不到陳水扁直接涉案的證據,證明陳水扁收賄。

 報導又說,但是,光靠「龍潭購地案」還不夠,檢察官為能提高逮到阿扁「行賄」的命中率,還決定將辜仲諒的其他六個弊案,統統併案調查。

 報導獨家指出,從十月二十四日辜濂松被約談,到十一月二十四日辜仲諒返台,一個月時間內,辜家與特偵組不斷聯繫。台北地檢署檢察長林玲玉、高檢署檢察長顏大和、最高檢察署檢察總長陳聰明,則一直在協調,如何將辜仲諒涉及的六個案子移轉到特偵組,他們分別在十月二十五日、十一月十三日二度聚首後,就敲定六案全部併由特偵組辦理。

 報導說,就在辜仲諒回台的同一天上午,最高檢察署發函,指示台北地檢署將所有偵辦中的辜仲諒案件,全部移交給特偵組偵辦。北檢立刻將「中信金插旗兆豐金」、「澄清湖購地案」、「買賣萬有紙廠案」、「外匯保證金交易弊案」、「買賣兆豐金股票內線交易案」,以及「不良資產出售案」六個弊案,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條規定,合併移交給特偵組偵辦。

 報導分析,六大案全部移轉特偵組管轄,對辜仲諒來說,同樣也是一個利多。根據他身邊的律師團盤算,辜仲諒在「龍潭購案地」,因是主動「自首」,可以完全免責。至於其他六案因為全部併案由特偵組調查,那麼只要其中任何一案與「行賄扁家」有關,能為檢察官找到扁家「收賄」的證據,又可以再拿出來與檢察官談判(外界解讀起「交換」),讓他自己、他的妹婿(陳俊哲)全部降低刑責。

 報導又引述一位法界人士的話指出,『辜仲諒律師採取的策略應該是,把辜仲諒和中信金幹部,在「紅火案」中被檢察官指控的背信行為,解釋成「是為了行賄」,如此一來,就能讓整個案子完全翻盤,靠著作證扁家收賄,將原本看似無解的背信罪,從中找到解方。』

 報導強調,檢察官的策略,與辜仲諒的盤算,在「扁家收賄案」上找到了交集。辜仲諒銬著手銬踏進特偵組,最終結果卻是依雙方「東京密會」的協商默契,照劇本一路演出到底。

 報導最後指出,困擾兩年的通緝犯身分被解套了,這是辜仲諒回台的第一步。同時他也帶回兩大影響:一,前任元首涉嫌收賄案的突破;二,中信金控兩年前意外受挫的接班問題,也可明朗化。

 

http://www.southnews.com.tw

  2008.12.19